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之路任重道远(责任文化)

本报记者 赵唯 潘美妤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4月21日   第 21 版)

  自2006年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1231家企业发布了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

  “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元年,据当年的统计共发布了32份,到2013年增长了近40倍,整体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评价部部长翟利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央企报告质量最高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又称非财务报告,是企业就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和政绩所进行的系统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全面沟通交流的重要过程和载体。

  目前,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最高,其次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报告领先于民营企业。翟利峰对记者说,“从行业来看,能源行业相关企业责任报告质量的排名普遍靠前,呈中等偏上水平。”

  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3》(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行业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差距较大。就能源行业来看,特种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一,处于三星半级(良好)水平;电力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加工业处于三星级(追赶)水平;电力生产业、一般采矿业处于二星级(发展)水平。

  就能源企业来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的报告达到五星级水平,处于卓越阶段;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达到四星半水平,处于领先水平。同时,也有部分能源行业民企只达到一星级水平,处于起步阶段。

  在中央企业中,国家电网自2005年开始,连续9年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能源行业内起到了表率作用。“我们发现,公司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对公司认知存在着较大的鸿沟。”国家电网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自身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衔接问题。

  可信度亟待提高

  尽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经历井喷式的发展,但近年来,报告信息的可信度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据《白皮书》数据显示,尽管有超过七成的企业披露了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但只有17.1%的报告披露了负面信息,报告可信性得分率由2011年的30.27%降至2012年的28.32%,直至2013年的25.89%。

  “目前,我国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负面信息和关键的定量数据上披露还不够全面。”翟利峰如是说。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的责任实践不健全,责任绩效不足,担心向社会披露后可能会引发责任危机;二是企业的沟通技巧不足,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期望了解不充分;三是企业自身的数据不扎实,究竟做了多少和社会责任相关的事,自己也说不清。”

  企业责任报告到底如何提高可信度?翟利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是企业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数据显示,中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第三方审计的企业占比仅为16.5%,在全球来看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果没有第三方审验就像没有受审计的财务报告一样,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国家电网相关人士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主体,它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据介绍,国家电网自2007年开始就通过DNV(挪威船级社)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验。

  此外,翟利峰建议,我国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参与程度,“社会责任报告的精髓在于参与。”翟利峰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尽管外部评价有监督作用,增强报告真实性的最有效手段还是强化企业的自身认知,我国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之路仍任重道远。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之路任重道远(责任文化)
透明开放是责任担当(言之有道)
群众路线教育
机关人员当上了绿化员(图片新闻)
一寸丹心向日明(基层故事)
电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