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中国页岩气跃入商业开发时代

本报记者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31日   第 01 版)

  “只闻雷声,不见雨下”的页岩气开发终于落下了“雨点”。

  3月24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宣布,公司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将在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产能评价,作为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资源量2.1万亿方,2017年建成年产能100亿方的页岩气田,相当于建成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其中,预计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将实现产能18亿方/年,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方/年,为原计划的10倍。实现规模开发的时间比原先预计的10年大大缩短。

  近年来,页岩气在北美大放异彩,让多国垂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2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由117.96亿立方米跃升至2762.95亿立方米。巨大产能的释放让美国从天然气进口大国摇身变为准出口国,在建的7座LNG出口终端横陈东岸,另有20多个出口项目待批。

  同样来自EIA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1115万亿立方英尺,是美国可采潜力的两倍,世界之最。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储量数据则为883万亿立方英尺。

  业界将北美页岩气的井喷式开发描述为一场正在深刻影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的革命,具备页岩资源潜力的国家无不试图复制美国人的成功,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且供需缺口仍在不断扩大的中国也不例外。

  按照《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到2015年,我国页岩气年产量计划达到65亿立方米,目前已进行两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但因地质、技术、投资等条件限制,产业前景并不明确,叫好者多,行动者少。

  有业内人士戏谑说,页岩气这类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更具高投资、高科技、高风险的特点,一口页岩气井的投资成本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是“冒险者”的游戏,玩家多属“高富帅”,即使是基础厚实的美国,也是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

  事实如此,即使是实力雄厚的中石化,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也是经过一番努力才至今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同样在四川盆地深耕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中石油则“低调”得多。

  另从国际上开发实际来看,一些国家虽表现出对页岩气的热情,但受限于资源禀赋、开发技术、环境保护、投资环境等因素,只能“望气兴叹”。

  中石化称,目前示范区开发试验井21口,截至2013年,已建成页岩气产能6亿方/年。截至目前,平均单井测试产量33.7万方/天,最高55万方/天。焦页1HF井按6万方/日定产试采,已持续稳定生产480天。焦页6-2HF井目前产量32万方/日,已持续生产170天。

  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中石化的突破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来说确是一件好事,但不应盲目,一拥而上,“既要乐观,更要谨慎”。

  他说,四川盆地是大型叠合盆地,多期构造演化,多期油气成藏,多层系、多类型储集层,决定了油气藏的多样性及油气勘探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曾兴球强调,这个地区油藏特性界定的还不是很清楚,要对同地区同类型气藏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整个涪陵页岩气田油藏性质和分布情况。目前试采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需要对气井的稳定性进行持续监测,积累试采资料,获取整个区域生产的情况,才能实现科学开发,持续稳产。

中国页岩气跃入商业开发时代
三峡集团“非正常”换帅
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气价将大涨近一倍
构建中俄能源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