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2月24日 星期一

冰雪中,苗乡侗寨处处添春意

——贵州凯里供电局防冰保电保民生纪实

■本报记者 贾渊培 通讯员 陈举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2月24日   第 27 版)

  图为观冰员工在巡线

  新春伊始,正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贵州大地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持续低温凝冻天气导致贵州部分高寒地区输电线路出现覆冰,洁白满山遍地,条条银线穿越在大山之间,电力工人用行动和责任守护金黔大地,打响了“抗冰保电保民生”攻坚战。

  在黔东南海拔较高的雷公山上、小高山上、月亮山上、佛项山上……一条条输电线路严重覆冰、一个个观冰员工坚守在第一线、一条又一条覆冰线路被融掉,贵州凯里供电局用实际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广大电网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抗冰保电第一线,他们不畏惧艰难险阻、没有退缩,以“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南网精神,用心守护苗乡侗寨的万家灯火。

  观冰,我们在冰雪山间

  电线起伏于山间,平时山路就难走,冰天雪地里观冰巡线更是难上加难。在雷公山1900米海拔的山间,有一群电力职工,身穿橘黄色的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手持各种仪器和设备,行走在零下八度的雪山之间,很难分清哪些是平地哪些是小坑,一不小心双脚就会陷进坑里,轻则冰雪灌进鞋里,重则扭伤关节。

  “线路最大承受覆冰值为15毫米,一般覆冰超过6至7毫米就需要及时融冰,否则就会造成断线停电。”雷山供电局观冰员工黄精金告诉记者,这里的35千伏线路覆盖雷公山片区3000多户农村居民供电,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供电作业人员需要每天两次沿线观冰巡视,详细观察线路覆冰情况,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在海拔972米的野牛山山顶,由岑巩供电局生产运行组、抢修恢复组、安全督导组、电力供应保障组4个应急小组组成12人的抢修队,正在35千伏新水天岑线64号杆进行抢修。野牛山连续几天以来平均气温均在零下2度以下,山上基本上是冰天雪地,气温极度寒冷。

  蹬上电杆,验电、挂接地线、传递材料,杆上、杆下配合默契。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横担和瓷瓶更换顺利完成。此时已经是下午6点了,天色也逐渐暗淡下来,当抢修人员下杆时,衣服已被汗水和雪水浸透。手脚被冻僵了,脸被凛冽的寒风刮疼了,但他们没有叫苦叫累,更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投入到下一个抢修工作中去。

  在黎平,遭遇极端低温的“凝冻”天气后,使得黎平一夜之间从“炎热夏天”到“严寒深冬”。从2月6日至今,黎平境内低温持续零下4摄氏度并伴有冻雨及凝冻,部分高寒山区气温更是达到零下7摄氏度,致使高山电力输电线路覆冰严重,是黔东南州的覆冰重灾区。黎平供电局第一时间响应低温冰冻灾害应急预案,采取多种融冰及人工除冰等方式,有效缓解了线路覆冰的加重。

  由于夜间能见度极差,采集不到导线上的覆冰数据,为取得导线覆冰情况,黎平局特巡人员用卷尺对电杆拉线的覆冰进行采集作业,作为电力线路覆冰参照数据,同时向应急指挥部发送现场覆冰数据,为下一步防冰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融冰,我们有科学办法

  根据凯里供电局防冰抗冰统计数据,凯里局要求各县局严格对照本县观冰结果,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线路(融)除冰工作,确保在18日前线路无覆冰,在开展线路(融)除冰、观冰工作时,必须做好作业风险评估工作,制定“作业风险管控措施表”分层级进行风险管控。再次检查末端短接设备、操作人员的准备情况,严禁因人为责任原因影响(融)除冰工作的开展。

  凯里电网在持续的低温雨雪凝冻天气中有259条输供电线路出现覆冰,其中10千伏金高线重冰区覆冰厚度达到20毫米。覆已经度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抗冰抢险刻不容缓。为确保电网输供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凯里供电局城区分局与凯里市郊供电局联手,在小高山山顶通过应急发电车开展融冰除冰工作,成功对10千伏金高线重冰区进行交流短路融冰。

  镇远供电局组织的抗冰保电小组,冒着严寒来到高寒地区,对覆冰严重的10千伏五盘线路进行短路融冰。在现场接线夹、拉线、爬杆、装设接地线、架设绝缘线,经过三个小时的熟练持续作业,10千伏五杆线盘山支线覆冰严重线路的覆冰全部清除完毕,确保了200多户居民的正常用电。

  截至到记者发稿为止,凯里电网辖区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线路覆冰230条,累计融冰线路长度达635.66公里。有力保障了极端低温冰冻天气电网的稳定运行电,确保了侗乡万家灯火。

冰雪中,苗乡侗寨处处添春意
指挥“大雁” 风雪中巡线
江苏邳州市供电公司提早服务春耕生产
当阳农民用电舒心无忧
关注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