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更好地推动能源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中国能源报》新开辟的企业文化版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文化做支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与国外一流企业相比,在软实力方面还有不少差距。
因此,我们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全面、系统地报道能源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新闻和资讯,充分、深入地传播能源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成就和品牌,推动我国能源以一流的企业文化引领战略、提升管理、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塑造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将以冷静的观察和鲜活的文风,专业、权威地分析能源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趋势,以优秀舆论引导能源企业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 编者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
电邮:nyqywh@126.com;
传真:010-65369477
央企虽然在资源等多方面占据有利条件,在国内形成了多个“企业航母”,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却极为稀缺。在《福布斯》发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上,苹果、微软、可口可乐以千亿百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前三,整个榜单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
面对央企“大而不强”的现实尴尬,国资委日前发布《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要求央企必须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大而不强”
2009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24家央企入围。2013年,这一数字变为45家。尽管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5年来将近翻番,但《意见》指出,央企“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是中央企业最突出、最严重的短板。”在此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如是说。
在黄淑和看来,央企“大而不强”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在竞争力方面,央企由于缺乏品牌,形成单纯依靠拼规模、拼资源、拼价格的发展模式,这在产能过剩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其次,在国际化大潮中,央企大多还停留在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层面,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少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亟待提高。再其次,品牌能带来现实的溢价以及未来稳定的收益。苹果手机的制造成本不足1200元,市场价格近5000元,品牌溢价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多数中央企业还没有关注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有的中央企业并购重组支付了较高的品牌溢价,但出售转让却忽略了品牌资产,导致了品牌资产被低估或流失。
品牌短板
黄淑和指出,目前中央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少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品牌战略意识不足,“重生产、轻设计”、“重制造、轻研发”、“重销售、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国际知名品牌还相当少,品牌国际化步伐不快,品牌建设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品牌建设体系仍不完善,品牌危机应对能力不足;品牌建设的基础保障不足,组织机构、专业人员、经费投入等远远不能满足品牌建设工作需要。
“目前,全球80%的市场已被20%的著名品牌垄断,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成为卖苦力的加工厂。”黄淑和说,没有一流品牌,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国资委历来高度重视央企品牌建设工作。早在2007年,国资委就组织多家央企高管赴瑞典学习考察“跨国大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2009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资委与国家质检总局在京签署《提升质量竞争力,推动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合作备忘录》,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当年10月13日,国资委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品牌协会培育和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80-100家品牌协会的目标。
“一把手”工程
在国资委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大了品牌建设工作力度。目前,有60多家中央企业设置了品牌建设工作部门,有80多家企业配备了品牌管理团队,专门从事品牌建设管理工作。神华集团、中国南车等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品牌管理委员会。
据悉,中化集团等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商标战略,积极推进商标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中国五矿等企业加强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注册区域遍布全球。在注重商标商号注册保护的同时,央企还加大了品牌维权力度。中国航油等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商标商号监测机制,保护商标商号权益不受侵犯。中国石化2012年就清理了371座假冒加油站,有力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品牌权益。
国资委认为,“一把手”亲自抓品牌的成效显而易见。目前,央企品牌创建的路径逐步清晰,品牌传播各具特色,品牌维护得到加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正在逐步形成。
为此,《意见》要求,所有中央企业要把品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将品牌战略作为最高竞争战略,渗透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机制掣肘
在各央企积极探索品牌建设的基础上,《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准确把握品牌定位、加强自主创新、努力追求高品质、提高精致管理水平、拓展品牌营销传播渠道、严格开展品牌保护、坚持诚信合规经营。《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著名品牌营销策划专家,也是北大、清华总裁班特聘教授刘杰克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作为央企,理应带头推进市场化。不过,随着转型升级越来越深入、没有品牌将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所以国资委要发文加强央企品牌建设。
不过,在刘杰克看来,目前央企的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机制问题。“在国内,央企领导是上级任命,央企又处在市场垄断地位,不可能真正参与竞争,缺乏创造企业品牌的动力。”刘杰克说,世界500强企业价值品牌都是从市场充分竞争中锤炼出来的,不破除这种机制上的弊病,央企难以产生真正的国际品牌。
刘杰克认为,央企要打造一流品牌,必须建立灵活的市场化机制,改变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锤炼,提高品牌建设水平。“当然,《意见》提出的加强交流和培训也非常必要,这有助于培育品牌人才,快速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刘杰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