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廖军:聚光光伏还要等两年(对话新能源)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27日   第 24 版)

  对话人

  ■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军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 红炜

  

  编者按

  国家扶持新能源导向日益明确,国内新能源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新能源的推动过程中,“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不仅是光伏产业的明显特征,同时也是光伏产业值得庆幸的事情。只有坚持技术路线的“百花齐放”,作为新能源主力军的光伏产业才能得到蓬勃持续地大发展。自本期开始,太阳能光伏版将定期推出“聚光光伏”报道,以期与读者共同分享光伏行业内的新技术发展。

  

  第三代光伏非替代技术

  红炜:在有关聚恒公司的报道中,记者们喜欢用“第三代光伏”来称呼聚光光伏,我们也经常看到有把晶硅、薄膜和聚光光伏称之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代光伏的说法,如果是缺少研究的媒体人说说也就罢了,更有甚者还有个别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也是这样解读。按照人们的习惯表达和理解方式,通常是将一、二、三代的说法视为技术甚至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如此解读,晶硅、薄膜、聚光三种光伏技术路线就变成了光伏技术或产业发展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了。不明就里的人就会理解为,晶硅光伏将被薄膜光伏替代,薄膜光伏将被聚光光伏替代。我以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允许这样的说法流行,难免扰乱视听,贻害光伏产业,因为我就遇到数起有着这样疑惑的投资人。我是研究光伏宏观市场及投融资的,于技术并非在行,以我的知识水平,认为晶硅、薄膜、聚光只是光伏技术的三条不同路线,各有优劣,目前晶硅光伏较有优势,未来也许继续引领潮流,但难言最终结果。聚恒公司是国内不多的聚光光伏研究、生产企业之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廖军:聚恒公司从 2007年开始研发聚光光伏产品,2009年第一台样机下线并成立上海聚恒公司,2011年在浙江成立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聚恒公司始终专注于聚光光伏的研究和生产。我以为,你对晶硅、薄膜、聚光光伏技术关系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它们是光伏的三种不同技术路线,以目前对技术未来的研究看,他们绝不是替代的先后关系,只是产业化时间不同的先后关系。太阳能光伏技术路线有很多,所以这三大类能够经过竞争并立于世,是市场的选择;这三类光伏技术的市场份额有大有小,也是市场的选择。2011年之前,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是85%以上,那时我们预计聚光光伏因为转化率高,随着成本的降低,其市场份额会上升,甚至可能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但从2011年开始,晶硅光伏组件的价格高位落水大幅降至4元左右,降幅在70%以上,结果目前晶硅电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5%左右,是一支独大。原来薄膜的转换率虽然低一点,但成本是晶硅的70%,还有一些竞争力,晶硅光伏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薄膜、聚光光伏原有的竞争力不再。聚光光伏发展时间短,没有大规模应用,成本的降低困难更大些。就算通过努力,把聚光光伏的成本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降50%,仍是高于晶硅,所以当前是聚光光伏产业最难的时候。根据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判断在未来市场中,聚光光伏完全可以做到“十分天下有其一”。特别是伴随光伏在总体电力市场比例的不断放大,聚光光伏的未来市场空间足够聚恒公司为之坚持,为之奋斗。

  聚光价值体现在特定地区

  红炜:我对聚光光伏研究不多,只是去年在青海时接触了一家企业,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聚光光伏的转换率比晶硅高40%,但电站成本也高40%。加之平日对市场的长期跟踪,我曾简单结论聚光光伏难有特别的竞争力。事实上,后来我听说这家企业也已退出聚光光伏产品的生产。对于未来,由于当前晶硅市场份额最大,技术进步稳定,按照强者恒强的一般规律,规模竞争力理应更强,晶硅光伏未来市场空间更大的判断也未敢简单否定;薄膜光伏由于它的可弯曲性和半透明性,决定了它在许多市场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Firstsolar和汉能公司在市场中的表现,使我们对于薄膜光伏的未来还难言结论;聚光光伏的最大优势在于高转换率,可是由于它的转换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的速度或难形成对晶硅光伏市场的竞争力,所以作为技术外行,我的感觉是聚光光伏的前景恐怕难言乐观,聚恒公司的奋斗之路恐怕会越走越难。历史的来看,如果一种技术有技术没市场,则这种技术最终是彻底退出市场。人类有太多地发明,并不是每种发明都能变为市场保留至今,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作为市场中人,你对此的体会应当更加深刻。

  廖军:因为你对聚光光伏的研究不够,所以你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聚光光伏是有未来的,因为它有独到的竞争力。聚光光伏有几点是晶硅光伏所不具备的,其一是高效率,高倍聚光光伏所用的多结聚光电池理论最大转化效率可达70%,目前已经接近45%,未来提升空间很大,相应的组件效率也很快可以达到35%以上。随着电池效率提高,组件的效率超过40%不会需要很长时间;其二是高稳定性、耐热,聚光多结电池已经在空间领域长期使用,在太空的极高温、极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经受了考验,其温度效率系数远低于晶硅。而聚光组件的良好散热性使得在高热环境下聚光组件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能,这在中东等长年高温区域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其三是“遇强更强”,在直射光辐照好的区域,聚光组件的工作性能可以表现得更好。辐照值越高,实际转换效率越高,所以把聚光光伏用在日照条件好的地方会有独特竞争力。比如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意大利南部的辐照值不如国内的某些地方,但是发电效果却超出很多,这是因为意大利空气质量好,直射光比例高,这使得意大利的客户可以做到四年回收投资,客户反映非常良好。总之,聚光光伏在特定的地区,由于它的技术特性,会有独到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也可以说,聚光光伏在未来光伏市场中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聚光大发展尚需两年

  红炜:未来有市场,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等到这个市场。最近,我因为研究Solarcity而研究美国的奇人埃隆·马斯克,为此我连写五篇评论,因为这个人有着太多值得光伏产业中人思考的地方。结合你说的聚光光伏发展前景与聚恒公司未来的关系问题,我想到了马斯克所以取得别人难以想象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超乎常人的将某种发明转化为产业的精准时间的把控能力。在将发明转化为市场的“惊险一跳”过程中,早一步就可能成为牺牲者,晚一步就只能是跟随者。我们知道电动车的历史甚至早于燃油汽车,可是受石油开采成本的快速降低等诸多原因影响,汽车市场始终是燃油汽车的天下,以致中国人称之为“汽车”。一百多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电动车的探讨,也有很多投资人牺牲在这条路上。就目前情况看,马斯克把他的电动车特斯拉推到了暂时成功的地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他对市场成熟临界点的把控。如果聚光光伏有如你所说的独到竞争力,那么它的市场机会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聚恒公司能否等到它的到来才是问题的关键点。我关心的是聚恒作为一家有抱负的公司,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如何判断市场到来的时间,又如何准备才是关键。

  廖军:对于聚光光伏较大发展市场机会到来的时间,我们的估计是还需要两年时间。目前看,晶硅光伏转换率提高的空间已经有限,成本降低的空间也有限。而聚光光伏的转换率远未达到70%的最高理论值,预计聚光光伏的转换率2015年将达到45%,组件转换效率可达35%以上,到2020年电池效率将超过50%,届时组件转换率可相应达到40%以上,因此2015年后的聚光光伏产品市场会有一个转折点。我们也判断能够帮助聚光光伏获取这一市场机会的不是依靠现有的产品,而是依靠全新的技术。只有大幅度降低物料成本,再通过高效率的电池和精度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聚光组件的成本可以比晶硅组件降低20%以上,在适合的区域使用,它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能凸显。为此,我们不仅做好了技术准备,也做好了时间准备,更进行了物质准备。我们已经对经营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过去单一发展聚光光伏,到现在一方面继续推进聚光技术发展,一方面重点推广我们积累的跟踪器技术,将产品应用于目前市场容量最大的晶硅地面电站。因为聚光光伏组件需要直射光,必须跟踪太阳,对双轴跟踪器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极高,所以我们以此基础开发的应用于晶硅电站单轴跟踪技术也是非常有优势的。十月底我们刚刚完成了在希腊的8兆瓦跟踪器业务,目前客户反映良好。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最大的电站跟踪器业务,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出口跟踪器项目。由于采用跟踪器,可以提高电站的收益率2%以上,国外地面光伏电站对跟踪器的认知度比较高,数百兆瓦的跟踪电站也已开始建设。我们相信,采用跟踪器的电站的比例会越来越大,随着我们跟踪器项目的增多,我们会在国内外都具备竞争优势。我们以跟踪器产品支持聚光技术发展的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会更加稳健。

资讯
廖军:聚光光伏还要等两年(对话新能源)
太阳雨Le'Pad独创光电光热双能驱动系统设计
商务部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终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