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石油人民币”非中国推原油期货最终目的

仝晓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1月27日   第 04 版)

  酝酿已久的原油期货在中国上市呼之欲出。据悉,中国原油期货有望于今年4月推出,且采用人民币标价方式。果为真,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计价体系将有望真正迎来新成员“石油人民币”,或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对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的提升。但若就此赋予人民币诸如国际舆论宣称的更多其他功能,笔者认为没有可操作性,也不符合我国国情。

  回顾石油美元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石油用美元计价后,尤其自期货市场成为石油定价基准以来,石油已不再是单纯的战略物资,而是作为金融产品,成为国际炒家投机投资的物品。投机者们通过制造石油危机从中获利,从而催生金融泡沫,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从以往经验看,石油危机与美元贬值总是如影随形的,尤其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长期维持贬值趋势,这也成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全世界为此深受其害。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以欧洲为代表的很多国家均采取了措施来应对石油美元,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

  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样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并且具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也被国际舆论格外赋予了“去美国化”的功能。甚至有外媒报道称,中国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什么比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进行石油交易更能够说明全球经济实力的变化了。

  但我们要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首先也应是市场与客观现实推动的必然结果。要知道任何一种单一主权国家货币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都会面临同美国一样的困境。从长远看,国与国之间往来更多的是合作,正因如此,任何单一国家的货币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必然都会独角难行,人民币也不例外。比这更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在节节攀升,并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而中国到国际市场采购原油的议价能力却并没有因此而提升。

  众所周知,当前,原油期货市场原油定价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原油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指针。

  但一直以来,中国原油价格发现和定价体系的发育远远落后于市场环境的改变,由于长期执行政府定价,中国在国际定价机制中连0.1%的权重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没有自己值得信赖的价格基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原油进口大国,中国不仅无法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还要一直被迫接受国际油价高企以及“亚洲升水”的事实。

  同时,对中国自身而言,纵观中国半个世纪的石油定价机制变迁史,中国原油定价机制演变始终围绕着“供不应求”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产定销”和凭票供应,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巨额利润和高额补贴的同时出现,中国始终未能找到反映资源禀赋情况和能及时反应供求关系的原油定价机制。

  因此,原油期货在中国的上市被寄予厚望。因为中国只有建立一套能够准确反映国内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发现体系,才能与国际价格进行比较,使买方获得最合理的价格,卖方提高供货效率。这正是中国推原油期货的要义所在。

  (作者为中国能源报记者)

新形势下电改当谋定而后动
世间有个马斯克(老红看光伏)
“石油人民币”不可急于求成(聚焦石油人民币)
“石油人民币”要顺势而为
“石油人民币”非中国推原油期货最终目的
石油、美元与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