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公司注册程序已经启动,未来原油期货将在能源交易中心上市,而上期所在自贸区内筹建能源交易中心的举措,则是依托于自贸区作为离岸平台特殊性质。自贸区计划建设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及资源配置平台将实现境内外现货贸易的集中交易,期货套期保值的需求也将随之扩大。另外,原油期货交易最核心的三个条件 “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都将在自贸区内得到满足。但要实现原油期货交易被市场广泛接受,交割标的物的确定及合约所采用的计价方式则是需要破解的两个关键性难题。
自贸区提供能源期货交易必要条件
全球商品期货交易从2004年到2010年期间维持了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亚太地区在全球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量中占到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其中,强劲的“中国需求”,也推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长达十年的价格飞涨。2001-2010年的10年间,中国需求带动原油价格上涨50%,铜价上涨106%,钯价格上涨207%。
中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条件早已成熟,如果能把中国大量的商品现货需求集中到平台上进行交易,则期货套期保值的需求也将应运而生,在自贸区内设立能源交易中心将满足我国原油贸易套期保值的需要。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但国际油价的波动却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风险,2011年油价涨过110美元时,航运业受到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不少国内的航运企业因此与高盛等国外机构签订原油衍生品合约,但由于条款的不平等性导致了这些企业的巨额亏损。推出中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将使国内企业有机会通过期货市场更为合理地规避油价波动的风险。
两大关键难题尚待破解
自贸区为原油期货的推出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而在自贸区内设立能源交易中心则表明上期所将把原油期货也列为保税交割的品种。但交割标的物的确定及合约所采用的计价方式则有待确定。
国研中心最新公布的“383方案”中提出建立国内与国际市场连通、具有重要定价影响力、以中国原油为标准产品的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这表明中央决心加强中国油企对国际原油定价的影响力。但不利之处在于中国作为石油的进口大国,采用国产标准的原油作为交易品种将无法规避进口价格风险。如果国家后期开放民资的原油进口权,原油期货有望吸引更多的交易参与者,而自贸区离岸市场的功能也将使外国投资者可以在自贸区内进行期货交易,从而提高原油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但采用中国标准的原油期货市场如何与国际接轨也将是一个难题。
另外,原油期货的计价方式问题也有待破解。国际上惯以用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IPE, NYMEX等国际大型交易所也采用美元进行原油期货合约的报价,使美国牢牢把控住了原油价格。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将使国内投资者在进行原油期货交易的同时势必面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风险。如果中国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则可以推动人民币在原油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人民币占国际结算中所占比例依旧较低,可能影响境外交易者的参与积极性。这也是尚待突破的另一个难题。
随着自贸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未来离岸人民币总量的增加、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原油期货交易的计价方式有望通过人民币实现,届时原先由国内投资者承担的汇款波动风险将转由境外投资者承担。
而从全球金融市场目前的格局来看,能源类期货及衍生品的交易占据了总交易量的29%,金属类占到28%,农产品类占了43%,对于目前能源类期货交易占比较小的中国市场来说,后期能源类期货的交易将极具发展潜力。
(作者为易贸研究中心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