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穿越雪域高原 绘制电网蓝图

中国能建参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

特约通讯员 孙超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21日   第 25 版)

  十月的川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长长的索道、轰鸣的施工机械、埋头苦干的电力建设者们,打破了来自远古的沉寂,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自2012年6月川藏联网工程可研设计启动以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旗下企业组织精干力量穿越千里雪域高原,勾画出又一条“电力天路”的蓝图,为圆高原光明梦付出了艰苦努力。

  川藏联网工程总投资约69.86亿元,是继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之后,第二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电网的高电压等级线路,其建设难度超过青藏联网。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曾向媒体介绍:“川藏联网工程施工海拔高、没有路,施工难度比新甘石、青藏联网还难,是电力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

  据资料显示,该工程最高海拔4926米,线路塔位距公路最大高差1800米,最长索道4522米,单条索道最大高差1661米,索道最大单跨长度1650米……一系列数据表明川藏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中国能建迎难而上,向世界最高难度发起挑战。旗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简称“电规总院”)完成了工程评审工作,西南电力设计院(简称“西南院”)作为设计总体牵头单位承担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与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简称“西北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简称“甘肃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简称“陕西院”)一起承揽了川藏联网工程的两个500千伏变电站、5段500千伏线路及1段220千伏线路的勘测设计,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洛斯达”)承担索道运输设计配合及工程建设指挥平台建设工作。

  “电力天路”上的探路人

  山有千盘之显,路无百步之平。自古以来,川藏路艰险难行广为人知。勘察设计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者和探路人,率先进入到工程沿线的崇山峻岭之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脚丈量“电力天路”,为工程建设获取准确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严重的高原反应成为所有踏勘人员首先要面对的“拦路虎”。在赶往工程大本营西藏昌都市的路上,陕西院勘察设计工程组从内陆400米海拔行驶到4200米海拔,然后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山路上颠簸了500多公里,所有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近一半的人员头晕、呕吐情况严重。新员工朱多林在踏勘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感觉自己头痛得快要裂开了,心特别慌,呼吸都很困难,有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我硬是忍住了……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凶险,身体多么难受,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6月正值川藏地区雨季,为了降低工程人员都无法抵达现场而影响工期的风险,西北院勘测设计人员分四批次四条线路开赴现场。一路上车陷泥沼、半路抛锚、大桥垮塌、山体滑坡路毁等诸多险情让工程组人员经历了一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西南院川藏联网工程5队借住在山中一个名为达拉仲村的藏族村庄里,由于山上很久没下雨了,整个村庄缺水严重。工程队用的水是从村长家挑过来的,村长用水管从山上引了一股水下来,但是水流特别小,半天时间只能接满一桶水。仅有的水除去烧饭做菜洗碗所用后,就所剩无几了。洗脸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山上的六天,全队人员没有一个人洗过头和澡。

  种种艰险都不能阻止电力建设者的脚步,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中国能建旗下各设计企业都快速高效完成了各自标段的野外终勘定位工作,为科学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破电网设计世界难题

  面对川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地形,洛斯达公司利用海拉瓦技术和最新高清晰度卫星影像、航片和GPS等高科技手段,优化选择出了最佳路径方案,并且缩短了路径长度,减少了耐张塔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从6月20日启动初步设计到8月份开工建设,留给设计单位的时间不足两个月。面对如此紧急的任务和如此复杂的工作,各设计院采取外业勘测和内业设计同步进行的方式确保工程进度。终勘定位工程组每天晚上在现场迅速将野外勘测结果进行初步处理,然后传送给内业设计人员进行详细设计,整理好的设计结果也及时反馈到现场工程组,以便于现场方案的调整。在这样的流水工序下,设计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行,设计中遇到的高海拔绝缘配合、永冻土地区基础选型等问题也一一解决。

  工程建设中永冻土地区的施工设计、高海拔地区的电气绝缘问题等都是电网建设的世界性难题。在川藏联网工程经过的部分季节性永冻土地区,设计人员在水文和地质专家不断考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装配式基础、桩基础、斜锥式基础等各种方案,并采用了“热棒”技术来防止对基础形成的影响。

  在高海拔电气绝缘方面,设计人员总结国内外已建高海拔交流线路绝缘设计及运行经验,结合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开展海拔5000米地区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和修正,确定了绝缘配置参数,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降到最低,西北院结合工程开展了环境保护施工图设计工作,其中包含了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施工环保的具体要求,范围深入到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在我国乃至世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史上进行了首次尝试。

  坚守高原圆藏区光明梦

  自8月开工建设以来,中国能建各参建单位第一时间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各施工现场,积极展开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工作。

  洛斯达公司陆续开展了海拉瓦路径优化、辅助索道设计、建设施工指挥与监控平台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相关工作,辅助索道设计628条(共647公里),并完成了施工指挥与监测平台方案编制。工程开工以来,洛斯达公司迅速抽调技术、科研开发、现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川藏联网工程现场服务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川藏联网工程巴塘总指挥部。

  甘肃院现场技术人员针对工程全线采用原状土基础型式,将保证基坑按要求成孔作为施工阶段重点控制环节。线路沿线地层以基岩为主,岩体风化程度和完整性差异较大,为了克服基岩开挖困难、局部坍塌难以成型、施工进展缓慢的难题,提出“早排水、早护壁、少爆破、早浇筑”及时解决了施工中的问题,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工程的整体进度……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川藏联网工程总指挥喻新强对中国能建参与川藏联网工程旗下企业及建设者给予高度赞誉。

  随着川藏联网工程的不断建设,一座座银色的铁塔正开始在川藏线沿途悄然矗立,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岭间穿梭,一条条幸福的银线即将延伸至广袤的农牧区,斗志昂扬的电力建设者正为早日给藏区送去光明艰苦奋战。

坚定建设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工程公司方向(评论)
中国能建参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
方家山核电三缸扣盖完成(聚焦一线 美丽能建·摄影作品选刊)
编者按
“大力水手”独占鳌头
“钢铁裁缝”扬名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