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融资当向民营光伏企业倾斜(老红看光伏)

红炜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14日   第 04 版)

  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而且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现象被竞争对手所研究。不久前,境外研究机构一篇专门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光伏产业的规模化优势是可以复制的。无论该分析正确与否,规模化确是早期中国光伏企业特别是民营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重要法宝。“垂直一条龙产业链”、“规模放大一倍,成本下降20%”的说法是2010年前后光伏产业的最热词。

  规模化是产业研究永远的话题,当下,笔者想得更多的却是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规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根本原因是民营资本凭借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历经国际资本市场和发达国家需求市场的严格选择,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产业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或只能进入非经济最发达国家,或虽然进入发达国家却鲜见进入高端市场,或进入高端市场也是贴着别人的牌子。中国光伏产业则完全不同:企业迅速成为全球前十大企业的主要部分,产品直接进入全球最严格市场。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继续保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保持中国民营光伏企业的竞争力;要保持民营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保证原有的市场支持要素不被改变。

  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全球需求市场从去年的30GW上升到今年的35GW,国内需求市场从5GW上升到8-10GW巨大利好的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民营光伏企业,在国内市场却缺少了往日的豪气,特别是在国内终端市场与国有企业相比处处捉襟见肘。常言中国企业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可中国民营光伏企业正相反:“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很是滑稽。

  所以会出现这一不寻常的现象,是因为民营光伏企业发展的支持要素发生了如下变化:市场机会多了,政策力度强了,技术国产化水平高了,但资金却前所未有地紧张了,特别是国家希望重点扶持的有竞争力企业。按照不久前工信部统计,前十大光伏企业负债千亿以上。没有了金融支持,自然没有了境外竞争对手最担心的规模竞争优势。

  对于有竞争力民营光伏企业来说,资金紧张带来的结果就是:无并购资金加速产业整合,使得无竞争力企业每天都在在消耗有竞争力企业的内力;无发展资金进行必要的业务扩张,只好把有稳定收益的终端市场拱手让给国有资本。有消息说,国家将总投资294亿元的无电人口区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建设项目全部交给了华能、大唐等8家央企,而“现在民营光伏企业不是不想参与建电站,但大家都没有钱,所以只能看着央企大举扩张。”一位民企高管无奈地说。

  造成这一缺憾的原因有二:金融界由于对光伏产业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民营企业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金融待遇。更加遗憾的是,当民营企业有融资资格时,却没有了融资条件。笔者在探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民营企业积极但没有资产抵押,国有企业有资产抵押却不积极。

  相信如果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不缺资金的话,会像在境外市场上一样,比国际大型公司做得要好一些,一定比国有企业做得更好;相信更多的支持民营企业会有回馈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年支付的税款也超过10亿元”赛维老总佟兴雪如是说;相信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正在削弱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事实,是国家管理部门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光伏融资值得向民营企业倾斜。如果这样有失市场公允,那好,请给民营企业平等的融资机会。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大”能源监管需长效机制
融资当向民营光伏企业倾斜(老红看光伏)
进口越贵越买之怪状(天然气系列评论(之三))
环保厉政为新型煤化工带来机会(关注煤化工)
煤化工更需绿色、低碳、有序突围
强化权力制约 筑牢反腐根基(能源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