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10月07日 星期一

广东力特:

育才有方 不负重托

□本报记者 李灿 特约通讯员 董晓君 李广荣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10月07日   第 27 版)

  广东台山核电站2号核岛穹顶吊装作业现场。
  广东力特/供图

  9月9日,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吊装技能竞赛中,中国能建有6家单位获得不同类型奖项。其中,中国能建旗下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的广东力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力特”)一举夺得180吨履带式起重机个人决赛第一名和团体决赛第一名的双冠军。作为全国电力系统行业中最高水平的一次专业技能比赛,获得本次大赛前8名单位将代表电力系统,参加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六大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2014年全国吊装技能竞赛”。

  从2008年起,连续5年夺得8项国内(国际)吊装技能大赛冠军、4项第二名、7项第三名……广东力特通过多维管理、系统培养、差别定位,提技能、塑人才、赢市场,不负“重”托,已成长为国内起重吊装行业的“领航者”。

  “三管齐下”提技能

  为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广东力特通过制定激励制度、组织承办技能竞赛、强化产学研联合,“三管齐下”、内外兼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能提升攻略。 

  用理论考试成绩来决定工资调升,用技能提升程度来决定绩效高低,这是对广东力特激励制度的高度概括。广东力特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线员工均可申请参加,并凭理论考试成绩晋升工资。 

  广东力特通过积极组织、参加或承办公司内部不同工种的技能竞赛、国内外起重技能竞赛,选拔人才、积累经验。在承办2008年全国首届吊车先生大赛中并获得履带吊、汽车吊双冠军,并在2009年中国首届国际吊车能手巅峰赛中获得了冠军。

  通过产学研联合,广东力特与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研发了1600吨履带式起重机,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50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并安排骨干团队全程参与研发、监造,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机械的熟悉度和保养、故障处理技能。

  系统培养塑人才

  起重吊装行业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吊装高技能人才短缺,“青黄不接、人才断层”成为制约我国吊装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使技能人才不“断”?广东力特着实下了番功夫。

  2009年,广东力特成立了力特学院,重点在于管理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培养、培养基地建设三大方面。设立了“管理专业、机械专业、运输专业、起重安装专业”教研组。目前,已建有吊机操作与驾驶实操训练场、柴油机原理与检修实习平台、电子秤调试和检测实习平台、液压系统原理教学实习模块和起重工技能实操训练系统,使汽车吊、履带吊、起重工等各个工种、岗位对应的能力培训课程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

  另外,技艺传授是广东力特培养人才的又一重要途径。每年八月份是“拜师月”,要求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职业)技术职务人员在每个聘期内至少带一名徒弟。通过多种措施,确保师带徒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差别定位赢市场

  目前,我国从事大件起重运输的企业数量已高达数千家。如何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起重吊装行业脱颖而出?广东力特董事长、总经理唐业云坚定认为:“走差异化道路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而技能和服务是差异化的核心。”

  “一专多能”是广东力特差异化表现之一。对吊车操作手进行技能培养并将其安排到风电工程、核电吊装等不同的项目锻炼,使操作手既能熟悉吊车性能,又能积累机械维修、保养、技术改进等方面知识。“不仅能操作,又能提出技术方案,还能解决机械故障。”在采访中,龙源内蒙古赤峰风电的业主赞不绝口。正如在中电建协第三届吊装技能竞赛中获汽车吊个人第四名的谢伟雄,此前曾是一名履带吊操作手。

  “优质服务”是广东力特差异化表现之二。自200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以来,广东力特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工程服务结构调整,让优质服务理念深入每一位员工心中。

  凭借精湛的技能和优质的服务,广东力特承担了国内首台EPR核电暨亚洲单机容量最大机组——广东台山核电站1、2号核岛穹顶吊装,国内单机容量最大风机——华锐6兆瓦样机吊装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广东力特已跻身于全国吊装行业企业前十位,成为国内起重吊装行业的领航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东力特将不断努力创新,为起重吊装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吊装能手。

华北院稳健提升国际化能力
育才有方 不负重托
中国能建协同创造火电建设国内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