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煤价回暖需警惕

转变经营模式方可把握良机

□实习记者 祁涵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9月02日   第 16 版)

  自8月上旬焦炭价格率先出现转机之后,焦煤、焦炭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煤炭股在近期的股市出现频繁波动,个别出现涨幅,最高当日涨幅达6%。这一迹象打破了之前煤价持续下跌的僵硬局势。面对回暖迹象颇为明显的煤炭市场,平煤股份、大有能源、神火股份等多家企业均对外发布提价消息。

  受力不均 煤炭市场变数大

  煤炭价格有所反弹,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迎峰度夏期间,尤其是近期高温天气,带动了民用电增加,耗煤量增加。九月,煤炭也进入消费旺季,钢厂和焦化厂补库意愿相对较高。且钢价上涨刺激其产能释放,加大其补库需求。因此,相关行业的产能消化,将成为煤炭市场的稳定助力。另外,近期内多地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对煤炭行业进行宏观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市的稳定。

  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煤炭市场,促成其价格反弹。但煤炭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现状仍然存在,形势并不很乐观,煤炭企业仍应保持警惕。

  一方面,钢厂虽然攀升需求,但仍无法保证其消费乐观,特别是相关行业如地产等在上半年急速扩张,易导致后期钢材消费的变数增大,从而降低煤炭市场的消费需求。随着暑热逐渐退去,用电量高峰已过,更要警惕动力煤的需求回落。

  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煤炭市场的重要举措,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其完成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产能淘而不汰,使当前市场依旧保持过剩状态。专家指出,政府出台政策治理,煤电互保等政策虽可在短期内保证产能消费,但同时也很有可能导致市场机制的失效。无法自理的市场,自然无法真正做到自觉淘汰落后产能。产能过剩未得到根本解决,就存在煤价回落风险。

  再者,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计划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为41亿吨,产量和消费总量39亿吨。环渤海的京津冀、山东已经明确的煤炭消费削减量就合计达到8300万吨。可见国家削减力度之大,企业不应因煤炭市场回暖和准入门槛降低而盲目扩产。

  顺应市场 优化发展模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复杂的局势中,煤炭企业尤其需要做到兼听则明,以市场和政策作为双重标准衡量生产状态才是良策。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一直以资源占有优势为中心,主要依赖于煤炭资源生产。在煤炭消费力度减弱的今天,这种模式已无法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盈利,亟待改变。

  转变商业经营模式成为企业转亏为赢的关键转折点。为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以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已是大趋势。

  有业内人士指出,变资源优势为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这一改变有利于煤炭企业保持稳定,不至于过于依赖资源而在煤炭价格出现波动时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在掌握资源的同时,如果掌握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那么遇到困境也可凭借非资源优势盈利。

  专家指出,在国外煤炭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的情况下,煤企更应该放眼国际市场,创新实践贸易金融商业模式;关注国际贸易,适应全球化经济模式,减缓市场冲击。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再试水
转变经营模式方可把握良机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