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8月26日 星期一

体制之殇制约利比亚

费拉兹·阿卜杜哈迪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8月26日   第 09 版)

  图片来自法新社

  利比亚刚刚度过了混乱的几周——一连串的刺杀行动、一个越狱事件和一系列的汽车炸弹袭击。但在这几周里,最折磨利比亚人的是停电,部分地区的一次停电时长可达16个小时。

  政府对停电事件做出了多种解释,从缺乏维护到电网缺乏投资,甚至将原因归咎于卡扎菲的亲信对电网的蓄意破坏。这就是革命后的利比亚,尽管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缺电问题却挥之不去。

  利比亚拥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它拥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储量、庞大的天然气产量,以及长达20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坐拥这些资源的利比亚还有个让人眼红的优势——它只有640万的人口。在世界的其它地方,稀少的人口和充沛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注定催生一个成功的国家。

  为何利比亚没能追随这条规律?

  在卡扎菲统治期间,陆军上校和他的密友们依靠石油出口富裕了自己的腰包,民众所得甚少,因此利比亚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当落后。然而,现在卡扎菲已经离去,公共投资仍然缺乏,这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事实上,从革命开始到现在,普通利比亚人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提高。医院被卫生部长亲口承认“不适合人类使用”,学校年久失修,污水注入地中海,甚至连接因特网都是偶发事件。

  关于利比亚为何落到了如此境地,民众和观察家都有很多看法,其中获得广泛认可的是国家缺乏竞争力以及大范围的腐败。但即使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完全透明的政府也无法管理如今的利比亚。原因很简单——拥有大量财富的利比亚现在身无分文。

  数据可以说明情况。利比亚2013年的国家预算约合525亿美元,其中90%源于石油出口。在预算中,160亿美元用于支付公共部门的工资,80亿美元用于补贴。除去运营费用,只有150亿美元用来重建国家,人均只有2300美元。

  这个数据让人感到无奈,但这不能完全归咎于现任政府,因为利比亚的财政政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国家垄断一切资源,即使到今天,利比亚70%-85%的劳动力仍直接受雇于国家。巨额补贴(适用于从石油、电力到大米、番茄酱等几乎所有行业)使利比亚很好地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国家垄断了进口,从国外大量进口物资并在每一个城市建立国营公司,利比亚人民可以从国营公司以补贴价购买他们需要的物品。人民吃得足够饱,以至于无心思考未来。

  与此同时,当年参与推倒卡扎菲政权的富有商人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很多人逃离利比亚,前往埃及和英国。 

  现在,生活在这个国家的都是些文化情结根深蒂固、在经济上强烈依赖国家的利比亚人。

  现任总理扎伊丹试图作出改变,宣布在2016年之前废除石油和食物补贴。对于一个摇摇欲坠的政府来说,这项政策非常大胆,如果实施顺利,也将见证丰厚回报,利比亚将有更多的钱来做有意义的调配,比如改善公共设施、医疗和教育。

  但雪上加霜的是,利比亚的经济根基恢复得并不顺利。由于暴动骚乱和罢工,利比亚石油产量已经下跌到正常水平的30%。

  今年6月,利比亚的石油产量跌至100万桶/天以下,这是内战后该国原油日产量首次降到百万桶之下。这种局面将扎伊丹总理摆在了一个非常难堪的位置。

  但利比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财务收支严重不均且不具持续性。像很多中东国家那样,利比亚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但民众鲜有通过国家资源获取收入的情况,因此国家也并没有税收需求和税收来源。结果国家管理者和国民之间出现失调:国家并不依靠国民获取收入,但国民却必须依赖国家而生存。

  目前,利比亚的疲软表现被视为扎伊丹总理个人的失败。但利比亚的局势仍然潜藏巨大危机,扎伊丹的继任者仍要对抗相同的约束。

  若要改变现状,财务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政府需要精简。精简政府意味着进行补贴改革。这将使得利比亚异常痛苦:物价将快速上涨,但利比亚别无选择,财政预算已经无力负担高额补贴。

  除了补贴改革,利比亚必须学会接受私有企业。利比亚政府没有能力为高资本密度的石油行业雇佣劳动力,而利比亚青年失业率达到令人乍舌的30%,这直接导致利比亚富饶的资源无从开发。

  日益繁荣的私有企业能够为利比亚政府带来转机。的黎波里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比如将一些国有企业私有化,例如邮局和电信公司,或推动商业银行为中小型私有企业贷款。

  扶持私有企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和增加就业,它同样能使国民认识到通过劳动和汗水可以创造和改善生活。

  (来源:外交政策,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作者系利比亚银行家)(颜会津/编译)

丹麦人的绿色雄心(关注)
“灰色”中国如何见蓝天(外媒看中国)
体制之殇制约利比亚
核电上演“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