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保增长、积极稳妥抓改革、扎扎实实强管理、坚定不移促转型,2012年9月3日成立的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前进之路平稳又不失激情,踏实又不乏亮丽。
今年上半年,中能装备以转型促升级,以升级助发展,在设备成套业务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等权重业务的强力带动下,国内外市场签约均实现较大增长,产品和服务首次全面覆盖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行政特区,并延伸到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短短10个月时间,中能装备乘风破浪,激流勇进,驶向跨越发展新征程。
“中枢”引领转型升级
作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主辅分离的延续,中能装备承担着中国能建深化内部改革的先行军和探路者重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阴晴不定的经济形势,如何构建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中能装备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要敢于创新,走出模仿跟踪的泥潭,要迎头赶上,争做细分行业的领先者,掌握独特的看家本领,只有这样,才能重获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中国能建党委常委兼中能装备董事长唐红键一语道出制胜密码。
作为装备企业的中枢和大脑,中能装备总部率先垂范,依据创建管理型、经营型、研发型“三型总部”的战略构思,引领转型升级路线图全面铺开。“三型总部”以服务基层企业为立足点,旨在为所属企业搭建研发平台、采购平台、营销平台和融资平台。为此,中能装备总部大力加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投资、风险、采购等管控能力,并拿到了对外贸易经营许可证。
与创建“三型总部”同步,中能装备各所属企业从打造干部队伍、产品质量、管理机制、厂房设备、经济效益“五好企业”着手,拉开了转型升级的帷幕。各所属企业主动与系统内、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对标,主动查找自身差距,通过“比、学、赶、帮、超”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
“两翼”驱动特色发展
在准确把握装备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中能装备迅速理清思路,成立成套分公司,构建起以集中采购和设备成套为骨干业务的“两翼齐驱”发展格局,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以“规模效应”为特征的集中采购业务本着“降本增效、服务企业、互利共赢”的理念,既能降低采购成本,也能有效缓解部分所属企业的资金压力。以角钢采购为例,按照2012年数据推算,通过集中采购,平均每吨可降低采购成本480元,已累计降低采购成本3500多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属企业的原供应商为了保住市场,不得不主动降低销售价格,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中能装备还将进一步扩大物资集中采购范围,努力将成套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能建的物资贸易中心(平台)。
集中采购业务加强了成本控制,设备成套业务则引领中能装备的经营模式从提供单一产品向设备总承包转变。今年上半年,中能装备本着“整合资源、服务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利用中国能建全产业链平台优势,与中国能建旗下的部分设计和工程企业签订了设备成套合同,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累计签订贵州兴义郑鲁万工业园区2×350兆瓦自备电厂、越南太平二期2×600兆瓦锅炉岛BOP、EP项目三大管道、孟加拉BIBIYANNA二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设备成套业务合同16亿元,设备成套已经成为中能装备的品牌业务和新的增长极。
“三高”拓展成长空间
寻求“高端”发展,同样是装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中能装备以国家、行业、大客户的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打造高端市场、高端产品、高端客户“三高”布局,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动力。
拥有百万千瓦机组中速磨煤机、封闭母线,特高压平波电抗器、阻尼电抗器,核电鼓型滤网、电动阀门等一大批高端拳头产品的中能装备,始终将产品研发看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中能装备北京、南京两大技术中心立足装备制造技术最前沿,在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挥着技术引领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两大技术中心有包括7项发明专利在内的20项专利取得受理,申请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立项和外部资金支持项目12项。
高端产品布局的延伸,成为中能装备拓展市场的利器。中能装备在国电泰州、华润海丰等百万超超临界机组连续中标磨煤机产品;与国家电网签订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平波电抗器合同额超过3亿元;中标南方电网框架角钢塔、钢管塔三包合同超过2亿元;中标的神华万州发电厂百万机组除尘器和国家电网、江苏电网等重点大客户的线路器材项目,合同额均超过1亿元。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共同发力,将中能装备的健康成长推上了新台阶,今年上半年,中能装备合同签约同比增长42%,初步扭转了多年来装备板块市场签约量停滞不前的局面。
作为中国能建电力和能源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投资运营完整业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能装备自成立伊始便肩负着振兴装备板块的重要使命。按照既定战略,中能装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向发展要实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向研发要潜力、向管理要效力,朝着“3年内进入中国机械工业50强,2020年前进入中国机械工业30强”的战略目标加速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