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由于系统较多、功能分散,在整体建设理念、设计优化等方面有待提高

智能变电站将注重整体集成设计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7月01日   第 20 版)

  日前,全国首座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江苏丹阳110千伏陵口变电站正式投运;在辽宁朝阳,国内首座集成智能变电站通过验收……智能变电站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与其他环节联系紧密,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都加快了变电站智能化的建设或改造。同时,为助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引领世界智能变电技术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与建设研究,全面梳理、归并整合智能变电站的功能需求。

  正由“点”向“面”铺开

  据介绍,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国网相关人士表示:“智能即人性化,就是把变电站做成像人在调节一样,当低压负荷量增加时,变电站送出满足增加负荷量的电量;当低压负荷量减小时,变电站送出电量随之减少,确保节省能源。”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日臻成熟、标准的完善、造价的降低,其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家电网已新建并投运220座智能变电站。

  从北川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到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750千伏延安变电站,从国内首座以“镜像”方式布局的500千伏智能变电站——500千伏常熟南变电站,到国内首座高度集成的智能变电站——辽宁朝阳220千伏何家智能变电站,再到首个建成投运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江苏丹阳110千伏陵口变电站……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现阶段智能变电站主要采用“一次设备+智能终端+传感器”的模式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实现对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模式实现信息采集数字化,部分变电站采用了电子式互感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三层两网”结构,保护采用直采直跳方案。对少量二次设备进行优化整合,如在110千伏电压等级采用了保护测控一体化集成装置。

  同时,这些变电站还根据电压等级和工程类型不同,增加了一些对应的智能化功能,为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如750千伏延安智能变电站的智能站超高压电子式互感器、断路器和变压器等智能设备为世界首台首套……可以说,围绕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我国在智能电网变电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研制、标准制定、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实践证明,智能变电站大幅提升了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了资源使用和生产管理效率,使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并有效缓解了供电压力,改善了电网结构,保证了当地居民的供电安全。

  启动建设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目前,国家电网正加快推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由4个直辖市电力公司和湖北省电力公司承担。如北京市昌平区220千伏未来科技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唯一一座220千伏户内变电站;天津高新园110千伏变电站以“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统一”为最终建设目标……

  究其原因,尽管第一代智能变电站在设备研制、设计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且提高了设备故障预判与处理、事故异常处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促进了智能变电站的集约化管理。但同时,由于系统较多、功能分散,在整体建设理念、技术创新、设计优化、标准制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电网开始加快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指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实现专业设计向整体集成设计的转变,一次设备智能化向智能一次设备的转变,是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将重点攻克变电设备自诊断、站域及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显著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资讯
智能变电站将注重整体集成设计
唐山供电感恩社会
让善“小”成大“效”(关注)
江苏首批智能
调容变压器投运(图片新闻)
《永远的潘家铮》发行
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