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俄罗斯亟待制定北极新战略

□阿库博·卡罗巴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4月22日   第 09 版)

  过去20年,全球对北极地区的态度经历了从实验室的激烈争论到现实的对话合作。

  北极以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北极在成为利益交集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合作平台。面对潜在的合作者或是强大的竞争者,俄罗斯作为重要一员亟待制定适宜的战略计划。

  俄罗斯仅有少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地区,但北极利益却直接触及其政治和经济战略。在北极要想扩大势力,不与他国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俄罗斯在该地的任何涉外活动最终都会影响到国内政治。正是这种脆弱性导致北极问题被俄罗斯长期边缘化,北极战略因此得不到政策的引导。

  与俄罗斯其他地缘敏感区如北高加索和远东不同,北极并不是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俄罗斯联邦行政主体包括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编者注),如联邦政府、地方当局和公司企业等过多势力介入,管理与开发杂乱无章,几乎难以形成一个明确而协调一致的总体规划。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盖不断减少,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开始变得有利可图,国际利益争夺由此被激发。当北极活动不断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成合作抑或对抗。

  俄罗斯明智地选择了合作,加入了北极理事会,参与北极次区域论坛与双边磋商,实现了对脆弱环境的保护、核废料的利用以及商业和科研项目的拓展。

  俄罗斯还考虑与北欧国家和解,尤其是在与“巴伦支海理事会”实现共同管理北海航线,实现技术合作后,俄罗斯或将这种战略扩大到其他地区。

  俄罗斯已看到了国际合作积极的一面,目前合作已经涉及俄罗斯北部的交通运输和城镇规划等领域。为避免俄罗斯位于北极的区域被隔离,吸引移民入住是重点,但要真正实现,建立一个新颖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模式必不可少。 

  虽然俄罗斯抱有合作的态度,但仍然对利益划分十分警觉。俄罗斯一方面关注非北极国家在该地施加的巨大影响,如中国日渐强化的破冰船队,另一方面也在紧盯冰岛、瑞典和芬兰等北极国家的政策。

  最让俄罗斯担心的是欧盟和北约。北约一直希望成为所有北极国家的谈判平台,计划维护北极航线的海上交通安全,似乎还要成为北极能源安全的“监护人”。

  俄罗斯害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积极参与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此外,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存在巨大的资源竞争,北极理事会中的6个国家位于欧洲,3个国家是欧盟成员。欧盟对北极的话语权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影响力。2008年,欧盟对格陵兰北极开发给予技术和财政支持已让俄罗斯感到不安。

  各方势力卷入北极的最重要原因是争夺油气资源。北极地区已探明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季曼—伯朝拉盆地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斜坡盆地,储量约为4121亿桶油当量,占世界总量的22%,其中石油约为900亿桶,天然气1669万亿立方英尺。其石油累计产量已达200亿桶,天然气累计产量395.76万亿立方英尺。

  俄罗斯与欧盟在北极大陆架资源开发的分歧不仅是边界争议,还表现为双方法律框架、环保标准的不同。欧盟在资源开采上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尤其是欧盟提出的如“可持续能源开发”、“生态安全标准”等概念。“平等而开放”的资源开发想法似乎是在宣称资源是被整个欧盟共享的。欧盟试图推动北极国际化的战略直接冲击了俄罗斯的立场。

  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勘探开发本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困难重重,而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法律制度和生态破坏等障碍,更是让各国在北极开发上小心翼翼。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更应该通过与北极理事会成员对话来影响欧盟。

  此外,富有成效的合作还需要俄罗斯克服“大国陆权主义”,将注意力转向周围的海域。受离岸油气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俄罗斯很难在资源开发的竞争中取胜。随着欧盟和北约影响力的攀升,其先进的油气开采设备对俄罗斯才是真正的威胁。

  俄罗斯缺乏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共识,这最终将危及到经济合作。随着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制定一个务实有效的多边合作战略是俄罗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新东欧网,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张琪/编译)

中冰自贸协定让中国更接近北极
页岩油气并非万能药(焦点)
俄罗斯亟待制定北极新战略
美石油增产未必拉低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