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3月25日 星期一

伊战10年 谁是赢家

本报记者 张琪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3月25日   第 08 版)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10周年纪念日。

  那一年,那一战,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石油、为萨达姆,美国改变了伊拉克。

  10年来,战乱和制裁让原油储量丰富的伊拉克满目疮痍,10年的战争使美国花费了上万亿美元,牺牲了4475名士兵,劳民伤财的代价似乎并未换来预期的收益。

  10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为控制中东石油,10年后,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份额不及中国、英国、俄罗斯甚至马来西亚。因此有西方舆论鼓吹,伊拉克战争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10年里,中美逐步实现中东地区的角色换位。

  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谈,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伊拉克战争到底有没有赢家?

  美伊之战便宜了谁?

  石油或许不是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目标,但无疑是核心目标。3月19日,美国有线新闻网刊发了一篇名为《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大石油公司而战》的文章,其作者、石油工业分析师安东尼娅·尤哈斯在文中表示,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并且它还是一场有胜利者的战争,那就是西方石油公司。这些石油公司一直苦苦寻求进入伊拉克石油工业的通道,而美伊战争正好轰开了这扇大门。

  此外,许多美国军事高官对石油引发战争都给出了肯定地作答。美国中央司令部前司令、伊拉克军事行动指挥官约翰·阿比扎伊德曾亲口承认,伊拉克战争与石油有关。前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在回忆录中写道:“伊拉克战争的确是为了石油,政治上要承认这一点很难。”时任参议员、现任国防部长的查克·哈格尔在2007年也说:“人们说,我们不是为石油而战,我们当然是为了石油而战。”

  2000年,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和壳牌等西方石油公司砸重金帮助小布什当选,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小布什第一任期开始第一周,国家能源政策法制特别小组就被组建起来,谋划着美国能源未来。随后的2年,小布什政府开始酝酿这场为石油而战的军事入侵。

  在美国觊觎中东石油利益的背景下,伊拉克战争一打就是7年。伊拉克国门打开后,西方石油公司迅速抢占市场。小布什政府曾向伊拉克施压实行新的石油法,但因伊拉克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抵制而最终流产。

  即便如此也未能阻碍西方石油公司进军伊拉克石油业的脚步,他们绕过伊拉克议会,违背法律法规,签署了一系列合同,最终导致了伊拉克石油部门私有化。随后,西方石油巨头们毫无忌讳地分食这块大蛋糕。

  很显然,西方石油公司才是这场战争笑到最后的人,而中国是最大受益者的言论不攻自破。

  但反过来看,正因这些石油公司的入驻,伊拉克石油市场才得以开放,伊拉克石油工业才逐步恢复了繁荣。伊拉克凭借着超过1400亿桶的石油储量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吸引了许多石油大公司。这10年里,伊拉克经济实现了9%的增长,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也大幅提升。

  石油繁荣富了谁?

  过去5年里,伊拉克石油产量虽提高了40%,但产量的80%出口至国外,国内能源供给只能苦苦挣扎于基本需求线上。而且,由于战乱和局势不稳,国家电力系统几近瘫痪,输电线路老化破损,停电停水也成了家常便饭。

  尽管伊拉克石油产量年年创新高,但这些石油利润都落入了西方石油公司的口袋,伊拉克民众没得到任何好处。

  伊拉克人现在的收入虽然比战前萨达姆时代有所增加,但由于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力短缺严重、政府部门效率低下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普通居民的生活实在不好过。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最新统计,伊拉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30%,25%的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英国18年来首个
新核电项目终获放行
日本铺路
进口美国LNG(关注)
伊战10年 谁是赢家
乌克兰炼厂起诉白俄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