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提高输电比重

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交流特高压发展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2月04日   第 19 版)

  日前,“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电网将确保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开工、“四交”核准,取得“两交两直”路条,确保年底皖电东送工程全线架通;预计“十二五”末,国家将建成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1.8万公里、变电容量约1.6亿千伏安;锡盟—南京等多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开展前期工作……来自各方的消息表明,与前几年一直远低于预期的处境相比,今年我国交流特高压项目或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电南送、西电东送将持续

  “目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力需求将持续上升;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新增水电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新增风电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太阳能发电呈集中开发(西部北部)与分散布局并重;电力流呈‘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总体格局,跨省区电力流将持续扩大。”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不久前向记者表示。预计到2020年,华北、华东、华中受入电力流规模3.5亿千瓦,区外来电占用电负荷的35%。

  对此,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输煤输电并举,逐步提高输电比重。结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采用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稳步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华中地区和广东省输电通道,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由此可见,特高压将在“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中被寄予厚望。

  事实证明,随着特高压技术的日渐成熟,其经济性、环保效益等日益显现。与此同时,原先的反对声也日渐降低。如截至1月6日,国内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安全运行四年,累计送电411.81亿千瓦时,其中华北火电送华中28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982.6万吨煤炭的运力,有效缓解了华中季节性缺电问题;华中水电送华北122.8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煤炭消费417.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85.64万吨。

  国家电网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日前指出:“特高压交流输电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使电力在上千公里范围内的经济输送成为可能,考虑西部、北部大型煤炭基地电力外送的客观需要,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风火打捆’外送,可解决新能源电力单独外送不经济、安全性差的难题,大幅提高送出能力、降低送出成本。”

  交直流工程须协调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交流特高压1条,即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在建1条,皖电东送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该工程也是我国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标志性工程;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锡盟—南京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取得“路条”,正开展前期工作。

  相比之下,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投资、进展较为顺利。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直流特高压2条,向家坝—上海和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建2条,即2012年相继开工建设的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已上报国家申请前期“路条”;宁东—浙江、锡盟—江苏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可研。

  特高压交流工程可以灵活地汇集、输送和分配电力,是电网构建和安全运行的基础。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此前表示:“特高压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科学搭配,才能使电力运输高效、经济、稳定,二者应协调同步发展。特高压直流已实现跨区域连接,未来特高压交流也应跨区域。”

  此外,特高压电网电气联系紧密、资源配置范围广,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充分发挥水、火、风、核等各类电源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负荷的固有特征,错峰、调峰、相互补偿、相互支撑,减少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不稳定及其随机性、间歇性对电网的冲击,大幅提升了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

  技术突破推动强劲

  据介绍,发展特高压输电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家将建成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1.8万公里、变电容量约1.6亿千伏安,可支撑中东部地区受入电力约2亿千瓦,节约当地土地资源3400公顷,每年节约电力供应成本600亿元。届时,煤电运紧张矛盾将从根本上解决,火电燃煤成本会大幅降低,还将在更大范围消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尽管政策还未见放松,特高压交流项目能否大规模启动尚难以预料,但其实际完成进展情况与计划差距正逐渐缩小,尤其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正在施工建设的安徽“两淮”煤电基地送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正开展前期工作的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锡盟—南京等特高压交流工程,无疑为今年特高压交流工程获得突破性进展加码。

  其中,在已获得“路条”的特高压交流工程中,最受业界关注的是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审批。因其将是国家电网到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该线路启动,那就意味着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的争议结束。

资讯
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交流特高压发展
关注
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开始线路架设(图片新闻)
应对雾霾 电网企业可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