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价格或成油品升级最大阻碍

中石化每年将投入三百亿解决油品质量问题

本报记者 刘一丁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2月04日   第 14 版)

  入冬以来,由于燃煤供热、冬季的气象等原因,再加上机动车排放、工业建筑污染等诸多因素,连续恶劣空气质量挥之不去,我国空气污染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北京雾霾天气从影响来看,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由于机动车排放所占污染比例居众因之首,人们不禁把目光和质疑投向了油品质量升级。

  调整能源结构才是根本

  有专家表示,油品质量仅仅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部分原因,一次能源的价格不能相对一致才是问题的源头。据该专家介绍,一些烧制玻璃、陶瓷的企业由于一次能源的价格不能相对一致,在使用煤、天然气上左顾右盼,在设备的更换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河北一些小炼厂、小发电厂脱硫脱硝不达标准,由于脱硫成本高造成发电甚至赔钱,有时候设备甚至不开。这也为空气污染“增色”不少。

  石化工程研究会秘书长刘积安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油品不是最大的问题。理由是奥运期间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北京周边工厂的管制,他认为应彻底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在向环保部汇报上一轮北京污染时表示,主要是两个污染源:北京的汽车、河北的煤。北京在燃煤总量上已经减到了两千万吨,还要继续减,但北京周边地区的燃煤总量却是3.5亿吨。“你都减完了,也没有大用。”

  尽管煤炭和石油都否认自己是最大污染源,都认为自己消失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记者认为,各污染源都降低对空气的污染,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价格或成油品升级最大阻碍

  本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价格问题或成油品质量升级的最大阻碍。中国石油石化工程研究会高级顾问邵祖光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油品质量升级,一方面技术上需要增加装备、加氢除硫,另一方面原油成本居高不下,炼化企业的亏损造成一些民营企业不愿开工。

  国内油品质量差的原因首先在于原油质量。有调查表示,我国是最大的劣质原油买家,原油质量普遍低下。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原油消耗量50%以上依靠进口,其中大部分进口原油主要来源是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其特点是酸值高、硫含量高。对此,有专家表示,俄罗斯的好油不给我们,而给我们的油,国外又不愿意加工,因为环保上有问题。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对油品质量提升的脚步将加快。安讯思息旺资深分析师廖凯舜表示,在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油品质量升级对石油企业其实是利好的。炼厂也希望早点升级油品,因为升级的装置已经投入,如果消费者能接受价格上浮,炼厂的二次加氢脱硫等装置可以很快开启产出国四或国五油品。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石油过高的硫含量会造成对设备的腐蚀。

  据了解,降低油品的含硫量及其带来的二氧化硫排放,石化企业需新增五大成本:一是国五油品的硫含量微小,我国尚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运高清洁油品的成功经验,在运输过程中稍微受到污染,就只能回炼或废弃,这意味着石化行业要全面改造油品储运系统;二是必须新建和改扩建加氢脱硫装置;三是必不可少的制氢、加氢等过程需要增加氢源;四是上述过程增加了能源消耗的成本;五是为了将加氢脱硫后下降的辛烷值重新提高,必须新上马辛烷值装置。下游化工产品还会因这一过程而产量减少、性能变化。

  油品质量的问题不是不能升级,而是升级起来成本会增加。有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油品级别越来越高,每升一级所需耗费的成本就越高。据了解,关于成品油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有一套严格的价格体系。由于发改委的成品油价格管制,在目前缺乏相关财税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上述专家认为,油价不应该人为干涉,而应该自由地平衡,让市场杠杆来调节石油价格。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大部分沿海炼厂都已具备生产出国四和国五标准油品的技术与能力,市场供应基本不是问题。但各地区在油品升级上面的步伐并不畅快,成本或成为阻碍油品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发稿前,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化每年投入300亿左右解决油品质量问题,明年中石化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油。欢迎媒体任何时间到中石化任何一家企业进行监督。目前全国车用油普遍实施的是硫含量低于150PPM的国三标准。防治雾霾需要全民共同行动,企业都要勇于承担责任,从自己做起。中石化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欢迎社会各界随时进行批评监督。

资讯
PM2.5来袭,油品升级之惑(关注)
价格或成油品升级最大阻碍
标准升级涉及多方利益
油品升级,可不可以不涨价?(一家之言)
上海石油交易所LNG、LPG成交均价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