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最美矿山点亮中国

《 中国能源报 》( 2013年01月28日   第 17 版)

  济三煤矿

  安全  科技  生态引领济三煤矿迈进中国最美矿山

  灯光如簇,宽敞明亮的辅助运输大巷犹如高速公路,防爆专用运人车、无轨胶轮车,在路面黄色行车线和巷道两侧反光牌的“导航”下,安全快捷穿行。这就是兖矿集团济三煤矿600米井下。

  碧水环绕,四季景色不断的矿区,孔雀信步,亭台轩榭,文化独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处处彰显着生态文明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微山湖畔的济三煤矿工业广场。

  井下,信息化、自动化融入现代化安全生产;井上,科学发展理念化为建设“美丽矿山”的具体实践。在致力科学发展,平安富美的愿景实践中,济三煤矿坚持安全为天,科技助推,生态引航,精心打造“中国最美矿山”,勇扛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前行的旗帜。

  安全篇

  围绕安全这一“天”字号大事,济三煤矿积极探索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构建和实施了“三为六预” (“三为”是指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是指“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 )为内容的“3+6”安全预控管理模式,为安全发展,长治久安探索出了“预控之道”。

  坚持“预教”先行,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素质。构建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创新实施“831” 安全教育方法(“8”:即完善了环境、亲情、联手、安全主题、案例警示、“三违”惩戒、安全诚信、身心调适安全教育八项制度;“31”:即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天一内容的安全长效宣教工程),培育了“珍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的安全核心理念,产生了全员自保安全是“大孝”,互保安全是“大爱”,联保安全是“大德”的心理共鸣。致力于教育形式创新,通过印发事故手册、举办排版展览、安全视频专题等形式,深化安全“五笔帐”和安全警示教育,警示职工牢树“安全第一”思想。

  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区分培训对象,坚持因人施教,对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质检员等重点岗位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标准培训,对特殊工种加强岗位必知必会培训,对新分职工加强实践操作培训。细化培训内容,坚持实用化原则,结合现场实际,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灵活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现场说教培训、安全技能“传帮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严格培训考核,保证培训效果,提升了全员隐患辨识、标准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立足预防预控,积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重抓职工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实施班前会职工自我教育,以班前“十问”为主要内容自测安全预控力,建立“两卡一册”,推行“十六字”安全确认作业程序,培育了职工“预测隐患、预想风险、确认安全、标准操作”的良好习惯。实施安全诚信管理,建立四个层次的“十不许、十到位”岗位安全诚信守责,干部承诺创造良好安全环境,职工承诺按章作业,培育了全员安全诚信意识。深推预测、预报等“六预”流程现场实施,强化对设备、环境等隐患排查整治,实施现场管理“写实”,严格落实“五级”隐患排查制度,严抓隐患闭环管理,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状态。

  “3+6”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促进了矿井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截至2013年1月22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482天。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矿井、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煤矿,被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2010年2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矿井时对安全预控管理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寄予厚望。

  科技篇

  安全系统精准化、生产过程视频化、设备控制远程化、内部办公网络化、综合管理数字化。在济三煤矿,科技“第一生产力”散发着独特魅力。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矿山的实践中,济三煤矿紧扣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大力实施自主科技创新,形成了集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井下无线通讯、环保节能、自动化办公等于一体的“十大系统”,并开发运用E矿山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

  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十大系统”,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全时空”保驾护航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四大功能,即:实时监测监控井下环境,动态监测监控重大危险源、重大灾害,准确定位人员机车,即时监测灾害天气,提前预报、降雨(雪)量。生产及辅助生产系统主要由工作面设备工况监视、皮带运输、储装运、通风、排水、压风、供电系统工况监测、洗选发运系统组成,全面覆盖,实时监控,实现生产过程视频化。井下通讯系统,由WIFI通信、泄漏通信、调度电话、Ip扩播系统组成的通过无线手机和有线通讯覆盖到井下任一地点,实现了固定地点和流动作业人员与地面的双向通话。紧急情况,调度室通过语音广播系统瞬时将指示传达到每个采区和工作地点。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系统,可在出现灾害天气、重大隐患、突发事件等情况时,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安全生产值班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实现最短时间内将井下作业人员撤离。

  科技,使矿井综合管理进入“E”时代。

  “物资材料日消耗、采煤区队班产量、掘进区队班进尺、区队每班出勤、现场隐患排查整改、煤炭发运情况……”这些详细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日报表,每天8:00都动态显示在安全生产调度会上,方便矿井各级管理人员掌握情况,及时决策。这种快捷及时功能,来自于由ERP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物料仓储、班车GPS定位系统组成的矿井经营管理系统,对矿井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他们还在行业内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了E矿山智能管理系统,将井下人数据监测、视频等信息都实时传输到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上,就是出差也可以利用手机全时空实时掌控矿井产运销等信息,实现了管理远程化。

  灵活实用的人力资源系统,可快速查询掌握人事信息、工资结算和薪酬发放,职工也可以掌握自己的月出勤、日考勤、休班等状况。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各类文件、技术措施、资金计划的网上审批、阅览,达到了无纸化办公,集约高效。

  济三煤矿还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党建领域。探索实施了党建精细管控体系六园平台,通过网络展示党务、交流经验、征询建议、引导舆情、记录践诺进程,规范了党建工作程序,推进了党内民主,提升了党建科学化水平。

  生态篇

  碧水环绕,绿树掩映,鸽飞鹭游……漫步在济三煤矿——这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工广区内见不到一粒煤炭,如果不是井塔、天轮和煤仓这些煤矿特有的标志,很难想象这就是煤矿。

  自投产之初,济三煤矿就始终坚持采、掘、处“三元”洁净绿色开采模式,全过程,全方位推行清洁生产。坚持源头抓起、过程控制,强化粉尘治理,从采掘工作面作业采用自动喷雾等解决控尘、降尘,到对煤炭、物料等实行储、装、运封闭式管理和运输,实现无扬尘、无抛洒,再到实施电厂余热供暖改造,取消锅炉房,实现了烟尘、二氧化硫零排放,实现了“出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加强噪声治理,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和生产工艺,对主要产噪设备进行减振处理,对噪声较大,难于治理的设备更新换代,设置隔声屏障和吸声结构,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厂界环境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Ⅲ类区标准。强化固体废弃物治理,应用煤层夹矸分离、分运、沿空留巷等先进技术,特别是成功应用村庄保护煤柱下短壁综采充填技术,实现了掘进矸石不上井,减少了地面塌陷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矿区生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应用污水综合利用、煤炭副产品发电、电厂废渣废气综合利用等技术,形成了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的内部循环链,中水复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全面实施矿区废水资源化工程,建立井下自供水系统,采空区涌水经技术处理后直接用于井下生产。富余上井的矿井水、生活污水、电厂浓缩倍率高的含盐废水处理后,分别用于洗煤、消防、绿化浇灌、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实现了废水最大限度的资源化、污水零排放。改造电厂余热供暖系统,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为矿工业厂区、生产、办公场所供暖,淘汰了供暖锅炉,减少了烟尘和SO2排放。洗矸、煤泥等洗煤副产品直接由皮带输送到电厂作为发电原料,每年消耗洗矸70万吨,消耗煤泥40万吨,矿井生产产生的煤泥、洗矸全部利用。开展矸石充填塌陷区复垦造田、堆矸绿化造景,为保护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矿井先后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品牌形象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新号召。站在新的起点上,始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济三煤矿,将倾心创建“美丽矿山”,在迈向“美丽中国”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杨旺 江记文/文 范仲坤/图)

            

  兴隆庄煤矿

  科学引领  创新发展  高标锻造“六型”最美矿山

  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孔孟之乡,是我国“六五”期间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于1981年12月21日正式投产,主要设备从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8个国家引进,采掘机械化程度均为100%,与矿井相配套的有年入洗量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和亚洲第一座煤泥热电厂。

  近年来,兴隆庄煤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站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高度,以打造最美矿山为目标,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标锻造“资源节约型高效兴隆、循环经济型生态兴隆、环境友好型优美兴隆、本质安全型安全兴隆、学习创新型文化兴隆、和谐发展型文明兴隆”的“六型”最美矿山,促进了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矿井先后荣获中国矿井排头兵、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煤炭系统首批和谐社区先进单位等18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建设科技创新之企

  高标锻造资源节约型高效兴隆

  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持续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革新采煤工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方面技术开发和科研推先项目等活动,先后完成行业“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华东地区首家成功进行综采放顶煤实验,工作面单产两次刷新全国最高纪录。矿井获得公司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22项,其中省部级60项次,国家专利29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居公司之首。积极研究利用先进采煤生产技术,采煤工艺先后经历了高档普采、分层综采、综放和高效综放四个阶段,培植和发展了综放核心技术,为兖矿技术输出、跨国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力实施高效洁净示范矿井建设,开展了4米大采高综放面成套设备与工艺研究,对工作面实行旋转式、“刀把”状和“凸”字型布置、实施顶煤预裂爆破和煤柱带采技术,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有效回收了煤炭资源。深入实施零缺陷、零杂物、零投诉“三零工程”,不断加大煤炭洗选加工力度,提高了入洗能力、洗选效率和洗煤质量。被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评为“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煤矿”。 

  提升绿色发展之效

  高标锻造循环经济型生态兴隆

  立足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井,强化综合利用,实施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并重的战略,大力发展“煤-煤矸石、煤泥、煤炭-新型建材”煤炭循环经济,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煤泥综合利用,改扩建煤泥热电厂,年消耗煤泥20多万吨,发出的电不仅可供矿井生产使用,而且余热供矿区冬季供暖和浴室供气,发电产生的废料粉煤灰全部用于井下防灭火注浆原料,实现再循环、再利用。强化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应用了煤巷矸石充填,对地面原来的矸石进行再利用,建成了年设计能力为5000万标块的煤矸石烧结砖新型建材厂,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强化污水综合利用,建设并改扩建选煤厂、医疗污水治理站、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中水综合利用工程,矿井水回用率达100%,生活污水复用率达75%。强化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对回收的废旧材料,分类拣选、分类复用,做到了物尽其用,修旧利废产值达5000余万元。

  创造人文生态之景

  高标锻造环境友好型优美兴隆

  以打造花园式企业为目标,深入实施“绿亮清美”工程,大力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对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降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制定并实施复垦造地还田方案,有效利用和节约了土地资源,累计复垦治理土地1.81万亩。切实加强煤场粉尘治理,增设降尘设施,优化落地煤定量装车系统,提高了装车效率,降低了煤尘。对建井时期遗留下来的矸石山进行了再治理、再绿化,环山道两边栽植了各类乔灌木20多种2万余棵。把矸石山旁塌陷区的一角改造为人工湖,在湖心建小桥凉亭,水中养鱼,湖边植柳,并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花园、16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场所。对新矸石山进行设计规划,重新复土,整形绿化,山上建有多功能会所、景观亭、门球场等娱乐设施,着力打造秀美的“矿山公园”。注重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建起了拥有“攀岩”、“空中断桥”、“天梯”等36个项目、100多台(套)器械的拓展训练中心,推动了矿区工业旅游产业向规范化发展。被国家旅游局评为3A级旅游景点。

  构建平安幸福之家

  高标锻造本质安全型安全兴隆

  牢固树立“金钱可计、生命无价”安全价值观,以文化“筑安魂”,深入推进“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安全亲情教育活动,使职工切实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以质量“固安基”,完善“五级隐患排查”和“四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深化安全质量流动红旗竞赛,使现场安全质量始终保持高位动态达标。以科技“强安力”,实施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现代化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完善了井下安全监控、人员管理、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被山东省列为数字化矿山建设示范矿井。以素质“保安效”,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动力,激励职工自觉学习、岗位成才,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以全员“织安网”,健全党员先锋岗、群监员、青安岗员、民兵哨、协管员安全监察管理网络,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矿井连续13年被评为“煤炭工业安全特级高效矿井”,连续9年被评为“山东省安全程度评估A级矿井”。

  彰显学习提升之力

  高标锻造学习创新型文化兴隆

  始终坚持理念凝聚人、环境培育人,文化塑造人,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了企业综合实力。不断丰富以“三为六预安全文化”、“三自六精管理文化”、“三廉六端廉洁文化”、“三德六立美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兴隆特色的文化体系,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高标准建成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提升了职工生活品味。在全煤行业率先启动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建立了教育培训、拓展训练、人才实践“三大”培训基地,以“学练树”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蔚然成风。涌现出65个创新示范岗、32个职工实名操作法、167名优秀岗位能手;拥有山东省首席技师3人,集团公司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岗位技术能手9人。矿井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基地”,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单位。

  弘扬文明向上之风

  高标锻造和谐发展型文明兴隆

  深入开展全民绿色矿山建设活动,高标推进无尘化矿井建设,在井下和地面实施煤炭开采除尘、洗选降尘、社区冲尘等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安全、创新、公正、平安、文明、绿色“六位一体”的“和谐兴隆”建设,广泛开展十佳金鼎区队、班组、十佳金牌员工、十佳金杯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标兵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行员工日常和岗位行为规范,用文明行为提升道德水准,用道德水准塑造矿井形象。时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以帮扶、救助、救济、助学、大病互助、爱心捐助等为主体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党员结对子、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生活互助体系的职工利益自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爱心一元捐”扶贫救助长效机制,目前全矿职工已捐款达147万元,困难群体帮扶覆盖率达100%。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职工安置,职工家庭用上了天然气、直饮水、自来水和中水。加强信访稳定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矿区环境绿亮清美,祥和稳定。

  通过最美矿山建设的强势推进,矿井综合形象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稳步发展,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1周年,安全产煤7600多万吨,创出了全国同类型矿井安全生产最好水平。矿区面貌不断改善,形成了三季花常开、四季绿相随的优美环境和“一街一道一壁画、一山一水一长廊”的独特人文景观。矿井呈现出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人际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殷实的良好局面。

  (李文广  谢红玲/文  苏念文/图)

最美矿山点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