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电力天路”周岁不言大德

累计向西藏送电6.95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容量占藏中电网总负荷的1/3

本报记者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12年12月17日   第 18 版)

  去年的12月9日,一条“电路天路”横跨雪域高原,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为从根本上解决西藏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电打下了基础,实现了除台湾之外的全国电网互联,这就是青藏联网工程。如今,它的重大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日益显现。

  有效保障藏中电力供应

  拉闸限电在内地或许并不常见,但在西藏的冬天却屡屡“上演”。西藏电力以水电为主,枯水期电力缺口曾达50%以上。在西藏建设全面提速、用电需求迅速攀升的时期,用电难成为西藏发展的瓶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9日,青藏直流工程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6.95亿千瓦时,占藏中电网总供电量的23.7%,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56万吨;最大输送容量达17万千瓦,占藏中电网总负荷的1/3。进入冬季用电高峰期以来,该工程每天输送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超过藏中电网总供电量的30%,为保证西藏电力供应和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该工程还进一步优化了青海能源资源配置,消纳了青海近百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所发电量,支撑了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快速发展,提升了西部地区能源优化配置水平,对促进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民心工程、光明工程。

  此外,青藏联网工程还为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未来的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将使西北750千伏主网架结构更加坚强。

  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

  青藏联网工程包括西宁—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格尔木—拉萨±400直流输电工程、藏中电网升级三个部分,线路全长253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沿线大都处于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强辐射和鼠疫疫源等区域;最低气温达零下45℃以下,含氧量不到内地的40%;施工中存在保障建设者生理健康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等技术难题;工程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

  面对如此多的施工难题,3万多名建设者挑战生理极限,成功攻克了高海拔高寒冻土基础施工、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高海拔生理健康保障、高海拔设备绝缘等世界难题,使工程提前一年建成。

  安全稳定运行一年的事实证明,青藏联网工程经受住了高海拔、低气压、高寒、大风等恶劣天气的考验,经检测一切运行正常,充分验证了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运行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验证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同时,运行维护人员在没有任何高海拔、高寒地区输变电工程运维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探索更加有效的运维技术。

  目前,以“电力天路”为支撑,西藏新一轮“户户通电”工程正加快实施,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牧民群众有望在春节前用上电,有的已经从城里买来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随着未来西藏水电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也可通过青藏联网工程送往内地。

川水不语泽苏杭
关注
“电力天路”周岁不言大德
触电急救
培训进校园(图片新闻)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