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强则经济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安徽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安徽依托“策源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12年到2022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位居全国第三;全部工业、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先后突破1万亿元,制造业总量和质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脱胎换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据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的方向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我国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安徽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发生蝶变。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安徽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向创新要动力,做好产品质量提升,加快数字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
为实现“少人化”“集控化”“一键化”,宝武钢铁子公司马鞍山钢铁创建了具有马钢特色的智慧工厂模式。马钢通过各集控中心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建成,亩均产值实现440.91万元,核心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9.49%,清洁能源用量占综合能耗比重达0.9973%,废物回收利用率达99.96%。
在安徽的产业版图中,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动能。安徽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绿色制造、集约循环之路,传统产业“老树”也能发出新芽。
安徽百世佳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瓶盖包装企业,2010年公司购地70亩建造属于自己的智能化厂房,小瓶盖的制造向着智能化、技术化前进。随着该公司智慧瓶盖科技园的建成投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从上料到生成成品、产品检测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均由机器完成。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趋势。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近年来安徽省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
安徽省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控制新增“两高”项目审批,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合肥市、铜陵市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介绍,在增效方面,安徽正在加快出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充分发挥亩均税收、土地容积率等关键指标牵引倒逼作用,将用地、用能、创新要素与亩均效益挂钩,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好的企业和项目。
紧扣制造强省建设,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
安徽紧扣制造强省建设,全省上下把项目摆在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据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郭浩介绍,过去5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2%,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接近42%。
长期跟踪安徽发展的产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多年维持高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符合工业发展趋势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以安徽省近年来高度重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在“合肥模式”的引导框架下,安徽省政府从企业补助、消费刺激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多管齐下,通过安徽本土企业江淮汽车与造车新势力龙头企业蔚来深度融合作为切入口,带动全产业链日益完善。随着头部车企纷纷落户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完成整车和电池初步布局后,通过引入零部件供应商就近建厂,实现完整产业链联动。
今年6月21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上强调,要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强化创新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巩固和提升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增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安徽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
安徽除了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电池产业也蓄势待发。2022年,安徽全省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连跨5个百亿台阶,实现营业收入878.9亿元,同比增长166.3%。国轩高科营收超200亿元,蚌埠弗迪电池营收过百亿元,合肥中创新航、滁州力神、芜湖孚能科技、马鞍山蜂巢能源等一批10GWh以上的重大电池项目加快建设。
在安徽合肥,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让当地政府看到了一种让新兴产业加速的可能。2013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出台《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提及“合肥芯”,合肥的中国“谷”之梦落下集成电路开局之棋。当年合肥全市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仅13家,此后半导体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迅速崛起,形成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4个特色芯片板块。
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了6000家。截至2022年底,全省600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上市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速数字化转型,
推动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
安徽数字赋能科学有方。数据显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认定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示范园区21个,推动3821家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
今年1月,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成为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首座“灯塔”。过去工厂标准操作程序由车间工程师根据自身经验编写,效率相对较低;而现在,企业推出具备智能派工、自动生成等功能的“虚拟IE工程师”,将标准作业程序输出时间从3~4小时降至3秒以内,还可根据人员数量、人员工时段变化进行实时调整,从数千种组合中快速输出“最佳方案”,效率可提升30%。
合肥美的洗衣机构建了端到端柔性供应链控制塔和数字孪生平台,近3年在未增加生产线的情况下,实现产值增长6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6%、人均效率提升51.6%、单台制造成本下降28%。一批制造业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
“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是‘比特’与‘瓦特’的深度融合,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程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融合共生,能孕育形成新的数智生产力。
推动产业数字化,中小微企业缺资源、少技术,离不开政府扶持。
近年来,安徽出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和支持政策,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加速构建,应用场景加速拓展,海螺集团入选首批“数字领航”企业,4家企业获评全球“灯塔工厂”,居全国第3位。
2021年,安徽推出全省首家政企联合打造的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
“安徽中小企业总量超200万户,他们既需数字赋能,又面临无资本缺技术的困境,羚羊的出现带来了契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坦言。如今,羚羊平台入驻用户31.2万,累计服务企业71.5万次。
安徽已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37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得以激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炜认为,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载体,安徽非常重视这一块,且顶格推进、措施具体。发展工业互联网,用好工业互联网,未来它一定能带动工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亮点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