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三万家企业设置的首席质量官,是个什么“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伍素文 | 广州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23年09月15日   第 03 版)

    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产品从“制造”向“质造”转变,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8月29日,2023年广东省企业首席质量官经验交流会暨“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格力电器、广汽乘用车、比亚迪、李锦记、榄菊日化等企业的首席质量官在会上交流质量变革创新经验。

    截至目前,广东已有3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计划到2025年实现这一制度在全省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全覆盖。企业首席质量官是个什么“官”?他们对企业产品质量起到怎样的作用?

    当企业有了首席质量官

    从1999年加入比亚迪开始,赵俭平做了24年的质量工作,历任公司第十一事业部品质部副经理、汽车产业群品质处总经理、公司品质处总经理。现任公司副总裁的他,由于具备资深的经验与知识能力,同时被任命为企业首席质量官。

    比亚迪首席质量官的职权拥有建立及完善品质体系、开发及培训品质人才、开发及管理重大项目品质工程、品质成本管控等八大职责,还包括质量奖励权、质量否决权两大权限。

    赵俭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自从导入首席质量官制度后,公司对整个质量工作的重视力度更高,责任也更明晰。“我对所有的质量问题都要负责,对所有涉及可能会影响质量的业务,都会参与、干预、指导,让各项工作以质量为核心去运转。”

    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曾因质量问题被诟病,因此针对质量管理,比亚迪推出不少举措。比如,在内部提出“人人都是质量官”的理念,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有质量目标,为自己的质量目标负责且与个人绩效挂钩;开展星级认证,未在规定时间获得星级的工厂厂长进行处罚甚至免职,并对工厂货款打折;建立暗访制度,通过扮演“神秘客户”,从购车接待到售后维修全过程进行监督检验,提升服务质量。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变化之快,产品转型任务之重,客户需求挑战之多,对于车企改革创新能力的考验前所未有,对快速迭代产品品质保证能力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詹松光说。

    作为企业首席质量官,詹松光也是从工作到现在一直从事生产质量工作。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汽车质量关乎安全,涉及的工艺、整个生命周期和流程问题太多,必须在现场工作很多年,在行业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把质量管好。” 

    据了解,新车型品培改革是广汽乘用车最有代表性的质量管理。新车从设计开始,通过各个阶段的培育,逐步把产品质量提高到设计标准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水平,直到产品可以进入量产环节。公司还对原有的品牌开展品培改革,成立了11个专项小组,推进48个子课题开展。

    譬如,在一期工程验车品培阶段,就会开始组建联合专项团队,应用3s8w模式开展全面检测,一早发现产品在设计、制造、工艺、零件以及软件交付等领域存在的问题点,快速加以改善。既促进新车质量的提升,也缩短了品培周期和产品迭代。

    格力电器首席质量官方祥建则介绍道,格力通过结合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产生一系列检验技术创新,如自主开发的5G智能制造质量集控技术、零部件全自动检测技术、外观视觉检测防错技术、搭建集团信息化管控平台等,带动产品质量突破。

    实践12年

    我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可以追溯到12年前。

    2010年,江苏南通率先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2012年,当时的国家质检总局发文,要求在全国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置首席质量官。

    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中提出,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到2015年,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6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都提出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随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提出分阶段推动制造业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到2023年底,力争实现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大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60%,中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50%,小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30%;到2024年底,力争实现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大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80%,中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60%,小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40%;到2025年底,力争首席质量官制度在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全覆盖,小型企业覆盖率不低于60%。

    除了广东,全国各地也在推进这一制度落实,推动全产业链、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而从历年文件中目标的设置来看,实际推进要比想象中的慢些。

    有分析指出,首席质量官仅是一项鼓励性而非强制性措施,且大部分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导致一来部分企业不够重视、敷衍了事,二来该岗位还存在能否真正落实职权的争议,毕竟首席质量官们始终是受聘于企业的,比如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显然会增加企业的支出。

    一位企业首席质量官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在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每个企业都存在质量跟成本、交付等的冲突,这本就是一个矛盾双面体。首席质量官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产品的特征做好把握,平衡好产品质量和成本、交付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这个岗位工作的难点。”

    对此,《通知》强调奖惩机制,包括对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企业,在各级质量奖的评选及“专精特新”企业认定中优先考虑、予以信贷支持等;对担任首席质量官的个人,则有人才优惠、职称评定方面的支持。另外还要求对首席质量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约谈、警示和退出机制,对存在违法违规及履职不到位的企业首席质量官依法依规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纳入个人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