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对标深圳一年半,青岛干得怎么样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深圳和青岛,一南一北两座城市,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沿海城市;都是所在省经济强市;都是副省级城市,都不是省会,但GDP都超过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尤其在2019年3月青岛市提出“学深圳、赶深圳”之后,两座城市不断被人们进行对比,并持续成为关注的焦点。

    此次引发关注,源于8月20日在京召开的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青岛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高善武的一番表态。他表示:“当前,青岛正在全面对标深圳等城市,寻差距、找不足,不断优化、持续打造国内一流政策政务、金融、创业创新和法治等营商环境。”此时距离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一年半,青岛对标深圳成绩单如何?这些成绩又是如何实现的?

    从“学上海、赶大连”,到“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城市,多年来,一直都在努力跟南方先进城市寻找差距,学习的频次、方式和力度都足够大。

    早在1995年,在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带领下,青岛提出了“学上海、赶大连”,当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彼时,上海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当年以GDP 2462.57亿元,在全国大陆地区城市排名第一位;而大连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以GDP 645.09亿元,排名第12位,是人们口碑中的繁华城市;青岛紧随其后,以 GDP 642.03亿元,排名第13位;深圳则以GDP 795.70亿元,排名第六位。

    2019年3月,在现任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的带领下,又提出“学深圳、赶深圳”。历经24年之后,此时这4座城市的GDP总量已非同日而语。

    上海2019年以GDP总量38155.32

    亿元,依然拔得头筹,在全国大陆地区城市位列第一强。深圳则强势突围,以GDP 26927.09亿元,从1995年的第六位,跃升到第三位。

    而青岛和大连这两座城市已经“风水轮流转”。青岛2019年以GDP 11741.31亿元,位列第14位。大连以GDP 7001.70亿元,位列第28位。此时的青岛,不仅赶上了大连,还远超大连,其GDP总量比大连多出4739.61亿元。

    青岛多年来的进步显而易见。坊间不断传出青岛是“北方的深圳”,甚至一度有人提出“南深圳,北青岛”的说法;然而,看似“平起平坐”的两座城市,却掩盖不了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仅GDP而言,2019年深圳GDP是青岛的2.3倍。在营商环境、政府效率、发展质量等方面,深圳也都遥遥领先于青岛。

    事实上,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龙头”之一,青岛市对于发展尤为急迫。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支撑下,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在加速崛起,青岛不仅面临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任,山东省委也要求青岛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现在还要担当起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任务。

    进入新时代,青岛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对标城市,以加速发展。

    2019年3月5日,在青岛市委党校举行的2019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为青岛找到了发展的“标兵”—— “学深圳、赶深圳”。

    青岛市委提出,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要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要放大坐标,开阔视野,对标先进,“学深圳、赶深圳”,找准差距,列出清单,奋勇争先。

    高善武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青岛之所以提出对标深圳,是因为深圳和青岛都是计划单列市,都是副省会城市,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更为重要的是,青岛和深圳所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都很多,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青岛有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战略任务。”

    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

    深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深圳市委大院门前有一座叫“拓荒牛”雕塑,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创业精神的象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征程中,“拓荒牛”精神依然具普遍的借鉴意义。

    青岛“学深圳、赶深圳”,到底要对标深圳什么?“学深圳、赶深圳”的主要理念,就是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够做得到的,青岛也能够做得到。“这不仅仅是口号,是我们的一个承诺,更是我们的目标。”

    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其营商环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有这样一组数据广为流传:深圳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几天?深圳回答是4天。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需要几天?深圳回答是33个工作日以内。

    “学深圳、赶深圳”,到底该怎么学?在青岛明确提出城市对标方向之后,2019年3月25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一行30余人马不停蹄奔赴深圳考察学习、招商推介,通过进现场、进企业、进大厅,学先进、取真经、促发展,在南国之滨掀起“青岛旋风”。

    随后的5月23日,青岛市首批体悟实训干部在深圳开班,150名青岛干部开始在深圳进行持续 100 天左右的学习和实训。根据计划,这样的行动每年都将分2~3个批次进行,全方位、大批量、持续地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将成常态。

    “青岛每年都会派很多干部到深圳的企业去实践学习,现在已经是第4批了,而且今后要持续地派下去。”高善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青岛干部深入到深圳的企业,能身临其境去感受,亲身体悟到深圳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既了解了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也能站在企业的角度体悟深圳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能让企业家感到舒服, “我们把在深圳的所思、所感、所悟,转化成青岛的行动,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民营经济逆势增长

    民营经济增长是青岛对标深圳后的重要成效之一。

    深圳是我国民营经济的标杆城市,其民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深圳市政府自2018年12月推进实施的“四个千亿”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已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6%。

    不仅如此,深圳还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产业巨头,以及大疆、华大基因等细分行业领跑者,深圳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标深圳,青岛正奋力追赶。

    “青岛的民营经济曾经是短板,但是自去年‘学深圳、赶深圳’以来,青岛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把中央所给予的国家战略任务,作为实实在在可落地的一些具体举措,向全球、全国的民营企业家进行推荐,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从而激发了企业投资青岛的积极性和活力。”高善武说,青岛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特别注重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创意,让民营企业家在青岛既感到舒服,又有安全感和荣誉感。

    青岛市统计局2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民间投资增长20.9%,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2.5%;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5%,占全市比重59.6%,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吸纳就业60.96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1.81%。

    受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不少人都在担心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时,青岛民营经济却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民间投资增长12.2%,高于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高于山东省民间投资增速1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6月,民间投资占青岛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6.3%。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018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7个百分点。

    这是一份放在全国也堪称优秀的成绩单,高善武对此如数家珍:“虽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青岛的民间投资仍然很活跃,达到12.2%的增速。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是不多见的,足见民营经济在青岛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已经占据了青岛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是青岛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深圳为什么成为深圳?
面向未来,深圳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比亚迪:与深圳同行
对标深圳一年半,青岛干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