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比亚迪:与深圳同行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邓雅蔓 | 深圳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漫步在深圳市坪山区,人们会看到几乎所有关于新能源技术的前沿应用主体:云轨、纯电动大巴车、纯电动出租车、纯电动物流车、纯电动私家车、超级充电站等。电动车们日夜穿梭不息,自成一套套系统和场景,形成了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这些场景预示着坪山区的未来:从一个领跑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逐步升级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对于“先行者”而言,这些场景的发生早在意料之中。3年前,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谈及“未来出行”话题时,就将其描绘成一个“电动环保、立体多样”的绿色大交通时代。

    如今,依靠电子、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综合助力,比亚迪已成为一家新能源车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城市的企业集团。2020年年中以来,比亚迪一度超越上汽,成为新晋A股市场市值最高车企。

    与那些在深圳特区40周年历史中留下浓重一笔、至今仍在前行的企业相似的是,比亚迪每一次对于新产业的“投注”,周围都充斥着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而“冒险者”王传福总是选择坚定前行。他的笃定,首先来自对交通和能源行业未来先行一步的把控。

    当我们纵观深圳特区40周年历史,答案又不止于此。那么,为何是王传福和比亚迪?为何是深圳坪山区?答案还有哪些呢?

    先行者比亚迪:不高估任何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

    比亚迪已经25岁了。

    1995年2月,王传福注册成立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带领20人的“小作坊”,开启了筑梦之旅——“做一名企业家,将自己研究的技术进行产业化”。为此,他放弃了当年令人艳羡的体制内“铁饭碗”,南下深圳创业。

    25年后,和无数个“深圳奇迹”相似,比亚迪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全球员工22万人、市值过千亿、年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

    比起迅速增长的企业规模和员工人数,比亚迪更令人关注的是,其产业重点虽随着时代浪潮,几经更迭和升级,但依然保持在行业最前沿。

    对产业的先行判断是王传福敢于“冒险”的底气。20世纪90年代初,王传福发现全球电池产业正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呈现出巨大市场潜力,而国内又无二次充电电池独立知识产权企业。瞄准市场空白,比亚迪的电池和手机代工业务诞生了。

    光判断准确还不够,还需企业勇于实施和深耕。2003年,37岁的王传福成为全球知名的“电池大王”,比亚迪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市场份额分别做到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但王传福没有把自己束缚在单一领域,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他又开始着手开拓新的产业格局。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由此跨入汽车产业,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新旅程。2010年4月,比亚迪宣布收购世界最大汽车模具公司日本荻原的一家大型工厂,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在模具领域布局。

    5年后,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卖到了日本,成为首个驶入日本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同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位居全球第一。与从造电池转到造车一样,王传福并未在“高点”止步,而是在2016年发布“云轨”,宣布将大力进军轨道交通产业。

    此外,比亚迪还在半导体领域深耕。2020年6月,比亚迪半导体完成 A+轮融资,投后估值102亿元,引入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及国投等产业投资者。同时,这也标志着比亚迪市场化战略布局拉开序幕,后续更多子公司有望逐步实现更高层面的市场化运营。

    从造电池、造车到半导体、轨道交通,比亚迪总是先行一步,目标越来越宏大,同时也始终没有放弃深耕自己原有的专长极限。比亚迪的转型经历告诉我们,一家单一产业的企业不能永远以指数级增长,而朝同一方向的分支增长,坚持一条主线衍生出多线发展,表现可能会更好。

    “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人机会,也给了比亚迪机会。”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王传福表示,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土壤以及深圳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与帮助,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开放的深圳,开放的比亚迪

    比亚迪的汽车之旅还在进行时。除了产业创业转型外,在深圳这座开放之都中成长起来的比亚迪,正变得越来越开放。

    2017年11月,王传福在公司成立23周年的大会上提出开放战略,他判断在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中,开放是必由之路,所以汽车行业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竞争走向合作。

    面对百年一遇的行业变革,比亚迪宣布与全球汽车同行共享“e平台”的所有技术,其中包含电池、电机、电控、IGBT及电气电子等核心零部件,加速推动电动车实现与燃油车平价,共同将电动车的产业化浪潮推向新的高度。

    2018年7月,在王传福宣传开放战略不到一年,比亚迪开启了动力电池的开发合作和对外供应,和长安汽车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开发的电池不仅搭载到长安体系车型上,在满足长安体系供货后也可向第三方销售。

    不仅如此,2018年9月,比亚迪举办全球首次汽车开发者大会,宣布开放汽车所有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的车企,与全球创业者、创新者和开发者共同加速打造汽车智能生态。

    这是汽车工业130年历史中,首次对外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器和控制权。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比亚迪汽车生态伙伴就增加了百度、360、滴滴等众多知名企业和开发者,汽车智能生态应用超过300万个。

    2020年3月,比亚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加快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这标志着比亚迪的开放战略由1.0向2.0进阶,独立的弗迪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长远来看更有助于加快全球电动化的普及。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深圳,选择开放都与其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密不可分。“创新是深圳骨子里的基因,也是比亚迪这样的深圳企业的基因。正是因为深圳开放、创新、包容的土壤,才使得一批引领世界的深圳企业茁壮成长。”王传福说。

深圳为什么成为深圳?
面向未来,深圳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比亚迪:与深圳同行
对标深圳一年半,青岛干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