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沪指30年来首次大修订

剔除ST股,引入科创板,下半年牛市可期?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孙斌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3期)

    根据日前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公告,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将于7月22日修订,并在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这是自1991年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以来首次进行的编制方法修订。

    对于本次修订,上交所发言人随后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而指数编制修订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与稳定性,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更加充分反映上海市场结构变化,为投资者观测市场运行、进行财富管理提供更理想的标尺。

    本次上证综指修订的内容是什么?

    从上交所及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来看,本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修订主要包含三大方面:

    第一,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据统计,截至上半年末,上证综合指数指标成分股共有1514只,其中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指标成分股共有97只,停牌6只。

    也就是说按照官方公告,在7月22日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完成后,上证综合指数成分股当中很有可能将直接剔除这97只成分股。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上证综合指数成分股构成中从此不会再出现ST及*ST股的身影,但毕竟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被冠以ST的警示标签之后,必须在最近一个财年的年报等各项条件达标之后方可摘除。这意味着,在7月22日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之后,但凡再有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被扣上了ST的帽子,则基本意味着该公司在一个半月之内被剔除上证综合指数样本。

    对此,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这一则修订方案的亮点在于使得上证综合指数具备了自己的“新陈代谢系统”,将使得上证综合指数更多地反映在上交所上市且经营相对较为稳定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表现,而风险较高的ST及*ST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对于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将进一步缩小,这无疑将巩固上证综合指数的投资价值和对于ST股投机炒作的遏制。

    第二,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对于新股纳入指数指标成分的最新修订,应该与我国股市一直以来的“新股不败神话”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此前,新股上市之后的第11个交易日就可以纳入指数,但11个交易日之内新股的股价表现是否能够回归稳定与常态化波动则是一个关键的疑问。以本年度截至6月份新上市的60家公司来看,上市后连续涨停现象依旧不断在上演。

    对此,张刚认为,随着A股注册制的逐步推进,新股的队伍无疑将更加壮大,且上市的节奏也将加快,延长新股纳入指数的考察期将对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性发挥更加长远的作用。

    第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有观点认为,这是本次编制方案修订的最大亮点。

    虽然具体的细则还未公布,但是从中可以嗅到很多关键内容。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并不存在已经上市的红筹股发行的存托凭证,而本次上证综合指数修订意见当中所提及的计划将在上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纳入指数计算因子,是否预示着未来投资者可以享受购买到红筹股存托凭证的权益,甚至预示着中概股回归中国市场的渠道被进一步拓宽,我国投资者将得到更多的投资选择值得重点关注。

    而从构成来看,张刚认为,红筹股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阵营当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代表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科技领域龙头地位的公司,这类上市公司已经在或将在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当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是引领者、风向标,将该类公司纳入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范围是相当必要的。

    指数修订会催生牛市吗?

    本次对于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修订是一次很好的优化,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无疑是优化后的上证指数会否更好地表现,进而激发投资热情。

    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所有指数标的企业的即期收盘价×发行股数/所有指数标的企业的基期收盘价×发行股数)×100。简单来说就是:(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且纳入上证综合指数计算范畴的公司今日收盘的市值/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且纳入上证综合指数计算范畴的公司的基期市值)×100。

    显然这是一种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新纳入上证综合指数计算范畴的上市公司能否有足够的权重能够对上证综合指数的表现产生足够的影响?

    对此,张刚认为,新纳入上证综合指数计算范畴的上市公司,总体市值相比较于当前银行、券商、钢铁、煤炭等巨无霸上市企业的市值还是小巫见大巫的,所以即使这些“新成员”有足够的投资价值,股价有足够亮丽的表现,对于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力度依旧是微乎其微。所以可能投资者未免会觉得空欢喜一场,毕竟短期来看,7月23日最新编制的上证综合指数运行之后会催生牛市确实有些天方夜谭,但如果把目光放长远,上交所上市公司的结构在变化,新兴企业、优质企业、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必然会受到更多的追捧,相反资质相对较差的公司也会自然受到冷落,而这种差异性由于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改革,能够更好地反映到市场的表现当中。

    “所以上证综合指数会否会有更好的表现,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参与、需要资本更长期的参与,更需要国家政策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更多的扶持。” 张刚表示。

这些“乱港分子”开始跑路了
中央定调公积金不取消后,北京率先“降费”
国家中心城市是否需要再扩容?
国资委密集任命央企外部董事
沪指30年来首次大修订
天津国资挂牌百亿混改大包 广东各路资本北上争食
中国证券史上第二大罚没案:证监会怒罚36亿
这次扇贝跑不了了
贵州茅台股价“飞天”
中签者日赚近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