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13年11月3日

精准扶贫

《 中国经济周刊 》(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首倡“精准扶贫”。过去的5年里,精准扶贫推进了中国扶贫事业的进程,中国大地上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命运得到根本性改变;过去的5年里,中国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承诺。

    但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际上,横亘在中国全面小康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而且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那么,如何啃下这最后一批硬骨头?答案在“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这个武陵山腹地的偏僻苗寨里,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依据这一规制,“精准扶贫”即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当然,“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早于2012年底,习近平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对扶贫工作讲了“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首提“精准扶贫”;5个月后,他来到贵州,在那里对“精准扶贫”给出了“六个精准”的内涵: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 2015年新年,习近平把云南定为首个调研地点,再次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他还在不同场合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一系列讲话都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过去的5年间,精准扶贫推进了时代进程,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得到根本性改变。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相当于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减少了153个。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这组数据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时至今日,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而这也是“一批最硬的骨头”,啃下这批骨头任务非常繁重。因此,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被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将使中国再减少1000万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贫困农村的面貌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经济周刊》 向改革开放40年致敬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五天
家庭联产承包
我为“包产到户”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海外留学
四十年前,我们52人赴美留学
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世界形势新转折
外资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