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河南濮阳“气荒”调查

燃气经营权“一女多嫁”造成的天然气市场乱象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曹煦 河南濮阳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虽然夏天的热浪早已扑面而来,但对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的6万余户居民来说,过去这个冬天给他们的“寒冷”记忆仍未消散。    

    原因是一场来势凶猛的“天然气荒”,让置身中原油田腹地的濮阳县居民,陷入“守着油田没气用”的尴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在关系民生冷暖的命题背后发生了怎样的博弈?虽然采暖季已经远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仍试图通过对河南濮阳县“气荒”事件的复盘,为过去这个冬天部分城市气荒问题提供一个解读样本,以期未雨绸缪,希望下一个冬天不再“气荒”。

    “气荒”背后的供需失衡

    濮阳县地处豫鲁两省交界地带,据介绍,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下称“中原油田”)70%的石油和90%的天然气产自濮阳县。得益于“近水楼台”,该县是河南省较早用上天然气的地区。

    然而,过去这个冬天的情况却有些反常。

    “没气,没法做饭。俺现在只能打点豆浆,吃点咸菜。”今年1月14日,濮阳县龙城安居二区居民董法现对记者说。当时他在屋里仍穿着厚厚的棉衣,而据他介绍,这样的日子,年逾七旬的他和老伴已经过了两个多月。

    1月14日,记者来到濮阳县城关镇西豆堤村,村民们误以为记者是天然气公司工作人员,将记者团团围住,有的破口大骂,有的要求赔钱……该村四组村民王金刚将记者拉到家里,“俺家老少十几口人,老爹86岁了,孙子才3岁。现在煤球收走了,柴火不让烧,这燃气又打不着火!只能出去买饭吃,拿回来早凉了!”

    以上情景并非个例。1月14日,记者在濮阳县城某小区采访时,一位李姓居民抱怨道,“烧一壶水得两小时,饭都做不成,别说洗澡、取暖了。反映多少回了,不知道咋回事。” 

    1月15日,濮阳县主要的天然气供应企业之一、为濮阳县城6万户居民和80多个学校、医院、机关单位供气的濮阳县通用燃气有限公司(下称“通用公司”)总经理张宏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几个月公司的投诉热线都被打爆了,营业厅也经常挤满了因为“打不着火”来投诉抗议的居民。

    地处油田腹地、往年并不曾闹“气荒”的濮阳,今年缘何如此? 

    和很多地区一样,濮阳县在2017年采暖季面临着天然气供应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

    据通用公司介绍,在需求端,2017年濮阳县大力实施“煤改气”工程,居民用户、锅炉用户(编者注:指除居民之外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用户,但不含工业用户)猛增。“仅居民(用户)就增加了1万多户。” 张宏杰说。

    通用公司每天需要18万到20万立方米天然气才能满足居民用户需要,但在供给端,2017年入冬后,其获得的天然气日供应量仅为9万立方米,甚至远不及“煤改气”工程大力实施前,2016年入冬后15.8万立方米的日供应量。后经通用公司多方协调气源,该公司获得的天然气日供应量一度达到13万立方米,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今年气源整体比较紧张。像整个濮阳市地区,包括五县一区,如果足量供应的话,每天大约需要200万立方米,而现在濮阳市地区日总供应量才130万立方米,缺口约70万立方米。但是在这种紧张形势下,我们还是给濮阳县每天供应30万立方米。”2018年1月15日,通用公司的“上游”、中原油田天然气销售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濮阳县已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除了供需失调,燃气压力不足也是导致在过去的这个冬天居民“用气难”的主要原因。张宏杰称,“往年冬天燃气管道内压力是两公斤,今年压力低的时候0.3公斤,高的时候才0.8公斤。压力低,燃气灶就很难打着火。”

    谁在掌握分配权?

    从中原油田获得30万立方米天然气后,濮阳县如何进行“二次分配”?记者沿着天然气的走向继续进行调查。

    “以前,中原油田直接给县里供气并和用户结算。随着经济发展、用气量增加和油田开采量的逐渐减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协调和化解,中原油田决定将天然气资源分配权移交给地方政府。”上述中原油田天然气销售中心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1月15日,另据一位通用公司原股东向记者介绍:2009年11月,濮阳市黄河路东段某小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楼房坍塌。在此背景下,中原油田将燃气资源的协调、分配权交给了濮阳县油区办,即濮阳县油区工作办公室,同时也把供需矛盾的化解工作转移给了地方。“濮阳县油区办接手后,也对通用公司搞了一段时间‘加价抽成’——直接收现金。后来考虑风险很大,才决定另组建企业运作此事。”

    2011年,濮阳县油区办指定了一家民营企业——濮阳县运营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运营公司”)具体负责调拨分配。

    运营公司最初通过分配气源,加价销售获利。濮阳县政府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运营公司从事燃气业务并“主要负责协调油区内50多家企业的天然气供给及资源引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运营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14日,法定代表人为闫飞。多位采访对象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证实称,“运营公司最初只有4个股东,包括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的一位领导、濮阳县油区办的一位领导。” 

    2015年6月23日,运营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天润公司。一个月后,运营公司又将天润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了闫飞、韦德朝、乔建秋、孙忠义4人。运营公司随即注销。

    2016年5月,天润公司增加一名股东石文红。2017年9月,原股东乔建秋退出。目前,天润公司股东为闫飞、韦德朝、孙忠义、石文红4位自然人。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天润公司目前控制着通用公司、濮阳县沣源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沣源公司”)以及濮阳县域部分工业用户的“气源”。

    手握上游供气资源的天润公司,即使在过去这个冬天的气荒中依然“生财有道”。

    今年1月15日,天润公司总经理孙忠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立方米气我们加了5分钱。”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天润公司获利方式时称,“居民用气平均每立方米加5分,工业用气每立方米有时候加一毛。用气紧张的时候,天润公司的加价更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原油田天然气销售中心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度,天润公司总计从中原油田引进天然气3273.0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气12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气1339.07万立方米,外部引进气(编者注:指相对于中原油田自产气源,从外部引进的气源)734万立方米。

    中原油田的销售价格为: 民用气1.17元/立方米,工业用气(2017年11月15日前)为1.869元/立方米,外部引进气综合价格为2.15元/立方米。

    通用公司相关负责人据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度,该公司实际从天润公司采购天然气2404.8864万立方米,支付现金4405.4万元。核算发现,天润公司通过克扣其平价气指标、加价销售增量气指标两种方法,从中获利总计410余万元。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通用公司的平价气指标每年是12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价格为1.17元,这部分指标供应对象因为全是居民,天润公司不能加价。但平价气指标,天润公司实际上只供给我们877万立方米,其余部分卖给我们的价格分别达到过每立方米1.95元、1.96元、2.01元、2.3元”。

    天润公司无证经营

    令人惊讶的是,先后把持濮阳县天然气“命脉”的运营公司和天润公司,均无《燃气经营许可证》,涉嫌非法经营。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2015年6月,中原油田加强资质审查力度,要求采购企业必须提供《燃气经营许可证》原件核查,天润公司私刻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印章,伪造了编号为“豫201209010001J”、“有效期至2020年8月10日”的《燃气经营许可证》。而这份虚假证件最终通过了中原油田相关部门的“审核”。

    2017年6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称“河南省住建厅”)查实天润公司《燃气经营许可证》确系伪造,随即于2017年7月3日责成濮阳市公用事业局严肃查处。

    2017年7月4日,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向濮阳县政府转发了河南省住建厅《关于依法查处濮阳县天润燃气有限公司的函》,该函明确指出:天润公司伪造《燃气经营许可证》非法从事建设经营燃气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扰乱了燃气市场经营秩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濮阳县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濮阳市公用事业局进一步了解到,此后该局曾多次致函濮阳县政府,要求其上报对天润公司的查处结果,但此事截至目前始终无果。

    面对公司是否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问题,天润公司总经理孙忠义1月15日对记者称,公司正在办理证件。

    然而天润公司办理证件看上去似乎是个“死结”。根据住建部《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申请燃气经营的企业,应当向发证部门提交申请的燃气经营类别和经营区域。而此前濮阳县相关区域已交由通用公司、沣源公司、濮阳县博远天然气有限公司(下称“博远公司”)三家公司经营,这意味着天润公司作为“后来者”已无经营区域,要想办证需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即三家公司同意在天润公司提交的相关文件上签字。

    然而,上述三家公司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无法在涉及天润公司办证的有关文件上签字。通用公司总经理张宏杰说,“俺公司的地盘已经被划走一大部分了,不能再投降了。”

    “一女多嫁”引纷争

    张宏杰的苦衷背后,是濮阳县境内多个燃气企业的“地盘”正在不断被蚕食。 

    该县目前共有5家燃气公司,即通用公司、天润公司、沣源公司、博远公司、中燃燃气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中燃公司”)。目前,天润公司、中燃公司未取得濮阳县域的《燃气经营许可证》。

    早期,濮阳县的燃气经营被通用公司、沣源公司、博远公司“三分天下”。其中,通用公司系2006年通过拍卖获得濮阳县城区天然气特许经营权,经营期限为25年;沣源公司系通用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运营区域为濮阳县所辖文留镇、鲁河镇等16个乡镇;博远公司成立于2009年,2012年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负责濮阳县清河头乡、柳屯镇、户部寨镇等3个乡镇的燃气经营。

    运营公司成立后,立刻控制了通用公司以及濮阳县域部分工业用户“气源”。

    2013年2月,根据濮阳县政府授权,濮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运营公司签订《天然气运营协议书》及《投资协议书》,授权运营公司为该区“辖区内唯一的天然气供应商”。 

    但通用公司认为,濮阳县政府与其在2006年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中已明确约定,该公司经营范围为“濮阳县城市规划区,而且随着城市规划区扩大而扩大”。濮阳县政府同时承诺,“不在同区域内设立同业公司”,而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正属于城区。

    此外,主管部门对特许经营也有明确规定。河南省住建厅发布的豫建城〔2014〕12号文件显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授予管道燃气经营权时,不得将同一授权经营区域内的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市场割裂开,分别授予不同的管道燃气企业”。         

    然而,2017年7月,濮阳县政府又将其子岸镇、庆祖镇等8个乡镇行政区域和庆祖食品园区、城南新区的天然气特许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最终中燃公司中标。

    至此,“新旧”势力的博弈开始公开。通用公司为了解决气源“卡脖子”问题,早在2017年间已耗资1.2亿元修建了连通中石化榆济(榆林—济南)管线的输气管道,但这条本计划于2017年10月启用的管道至今尚未开通,通用公司负责人声称“受到了某些利益关联方的强烈阻挠”。

    而另一家“持证上岗”的博远公司董事长薛修怀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天润公司直接在博远公司经营区域内铺设天然气管道,试图抢夺其工业用户。对此,博远公司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一直无果。

    记者注意到,在河南省住建厅严令查处天润公司的情况下,濮阳县政府仍于2017年8月31日、9月13日,在其官网为天润公司《渡—濮—户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公示。

    与濮阳县的供气乱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濮阳市所辖“五县一区”,除濮阳县外,其他市场均为单一企业独家运营。具体情况为:濮阳市及其华龙区、南乐县、台前县由濮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独家运营,清丰县由濮阳市博源天然气有限公司独家运营,范县则由范县天然气有限公司独家运营。并不存在类似于濮阳县“五龙治水”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独家经营的县区,天然气日供应量远不及濮阳县,却并未出现长达月余的大面积居民区“气荒”。   

    今年1月16日,记者来到濮阳县油区办采访,不久即遭到保安驱离。随后记者多次致电濮阳县油区办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电话均无人接听。

    早在2004年,国家建设部即颁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我国城镇燃气行业采用特许经营方式,推动市场化改革。然而近年来,河南焦作、河北石家庄、唐山等地相继曝出城市管道燃气经营权“一女二嫁”,甚至“一女多嫁”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天然气行业乱象,当务之急是完善燃气特许经营权的相关法律,提高立法层级,实行统一立法,从而避免地方政府立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及内容冲突,并应当完善立法内容,增强其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应加快燃气行业监管制度的配套改革,堵塞因制度与立法不够完善造成的权力寻租和不公平竞争现象。

    “一个城市的燃气市场多头引进经营者,引发‘抢地盘’的乱象。有的是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片面追求政绩而多头引进燃气企业;有的是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乱拍板、乱作为,不排除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了实现权力寻租。对于那些掌控市场准入审批权力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乱介入的现象,纪检、监察乃至司法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给予严厉查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向记者分析说。

    “像濮阳县目前的乱象,要追究市场准入部门的相关责任,为什么要批?为什么公然违背相关规定?是什么动力让他以身试法?只有责任查清了,责任人得到惩处,才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才会杜绝这种乱象的再度发生。”王永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中欧携手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河南濮阳“气荒”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