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泥沙俱下的FinTech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陈惟杉︱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2017年,互联网金融上一年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未收拾干净,刚按下了P2P的“葫芦”,ICO与现金贷的“瓢”又浮出水面;与此同时,FinTech也风光登场。

    一些人恐怕至今仍搞不清楚,FinTech,这个由Finance(金融)和Technology(科技)组合而成的英文单词该如何发音,正如人们弄不清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一样。前者是后者的“升级版”?还是一套“新瓶装旧酒”的把戏?抑或两者本就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有的行业报告会告诉你,我所说的FinTech和互联网金融是同一概念;也有人会说,千万别把FinTech翻译成中文,金融科技、数字金融都不能覆盖这个英文复合词的全部内涵。

    FinTech的概念可能还存在争议,但并未挡住中国金融科技机构融资的步伐。或者说,在2017年,融资方、投资方与统计机构更喜欢以FinTech的名义去谈论那些本来属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事情。

    2017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与投融资报告》显示,当季,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发生160笔融资事件,涉及金额约350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机构共获84笔融资,拿到232.2亿元。

    2017年9月,众安保险赴港上市,15亿美元的融资额创下截至当时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年度最高融资纪录。能与这家2013年方告成立的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上市速度媲美的,恐怕只有互联网金融被抛弃的速度。这一2012年才被提出的概念,只过了5年,便被中国投资圈所“遗忘”。

    “P2P已经‘污名化’,现在我们的风控团队都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所以是FinTech。”一家地产商背景的金融公司内部人士曾对记者如此说,哪怕该公司目前主要运营的产品其实依然是网贷产品。

    有一点是肯定的,正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金融与监管套利、创新与违法等概念犬牙交错一样,FinTech的洪流中也注定泥沙俱下。

    一家FinTech公司高管曾对记者感慨,人工智能已经被聊“烂”了。在他眼中,一些公司宣称用技术做风控,理念可能对,但实际上做不好,因为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海量的数据、场景与持续投入。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显示,面对在金融科技领域“未来5年内,哪些类型的机构最具有颠覆性?”的问题,有75%的全球受访者将票投给“初创公司”,位居第一;而在中国坐上头把交椅的则是“电商平台”,有6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其最具颠覆性。

    显然,在FinTech领域,相比于初创公司,中国人更愿意相信互联网巨头。

    2017年挑起颇多口水、自称“数据驱动”的小贷公司趣店,很多人认为其之所以能成功赴美上市,就是抱紧了蚂蚁金服这条大腿。只能说相比于众声喧哗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在这一次FinTech的浪潮中,互联网巨头们享有更多话语权。

    2017年下半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更是将此前在金融领域的“暗斗”搬上了台面。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对决“无现金”社会,补贴、铺天盖地的广告、排挤对手等手段,从外卖到打车软件,如此套路已上演过多轮。巨头们在支付领域的对决更像是争抢地盘的“械斗”,难言是2017年FinTech引发震动的标志性事件。

    真正的大事发生在2017年年中。

    2017年3月,阿里率先与建行达成合作后,6月,京东、百度、腾讯先后与工行、农行、中行联手,此前的零星合作正式上升为一把手层面的对接。有银行业人士向记者感慨,“银行的离柜率已达到95%,85后和线下网点接触的概率几乎是0,银行如果不用互联网和客户接触,以后客户就不再和银行联系。传统银行有超过10万个网点,客户不再来了银行的渠道还有什么用?”

    互联网巨头的选择更为现实。相比于马云说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时的高调,互联网巨头这次低调得异常。

    低调的背后是局限,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BATJ几年来布局金融,资产规模还不如一家城商行。翻阅四大银行2016年年报可以发现,四大行资产规模超过82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净赚8796亿元,平均每天有24亿元入账,而全年“BATJ”4家的利润总额也只有967亿元,勉强超过四大行的1/10。

    一位FinTech行业资深人士曾对记者侃侃而谈相比于传统银行自己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而当被问到为何寻求与传统银行合作时,他说道:“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展现我们的技术。”

    互联网巨头们选择的舞台有多大?以工行为例,2016年工行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12万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达9.5万亿元。

    当傲慢的国有银行终于与狂傲的互联网巨头走到了一起,我们能看到一个FinTech打造的新金融时代吗?

2017年中国经济关键词
多措并举降成本
围捕“灰犀牛”
出清“僵尸企业”
加码管控地方债
2017楼市:分化成为关键词
雄安新区:一诞生就是流行语
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共享单车
两极分化的A股
2017“租购并举”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