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和《读者》杂志曾经是不少人的早餐必备,随着它们领衔的第九批新股确定将在7月初上市,2015年上半年的A股IPO交出答卷。回顾上半年,A股IPO发行提速,上交所和深交所异常繁忙,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上市的钟声和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4月份以来,证监会加大新股供应,国泰君安(601211.SH)、江苏有线(600959.SH)等企业鸣锣上市。
据安永最新发布的《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190家公司新股挂牌,筹资总额达到人民币14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5%和316%,数量和融资规模上都远超2014年同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除了A股市场,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整个大中华区上半年整体表现突出。2015年上半年大中华区各交易所的交易宗数和融资额分别占全球IPO的38%和39%,合计241次IPO共筹集400亿美元,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交易宗数增长134%,融资额增长143%。
上交所、港交所成最繁忙交易所
按融资额划分,上海和香港两大证券交易所摘得2015年上半年全球交易所融资额排名状元和榜眼,沪港两地成为上半年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
安永事务所合伙人汤哲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整个A股IPO在2015年明显提速,今年上半年上市筹资总额达到人民币1470亿元,整个A股上半年进入了牛市的中期。
A股领跑的背后是IPO审核的提速。记者从细分数据看到,A股IPO“堰塞湖”已经在上半年“泄洪”,IPO排队企业由重启前的755家降为565家。
从数据分析,今年一季度每月发行新股数均为20多只,二季度IPO发行明显提速,5、6月新股数更是分别高达44家和43家。
同时,数据显示,A股市场的新股平均回报率高达467%,创业板的新股平均回报率更是以594%笑傲A股,这无疑是牛市献给新股们的丰厚红包。而上半年最惊艳的IPO表演由暴风科技(300431.SZ)领衔,公司股价涨幅高达难以置信的4208%,平均一字涨停板天数达到了12天。
和上交所同领风骚的还有港交所。记者注意到,香港上半年共有45家公司IPO,共筹资1246亿港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IPO宗数基本持平,但筹资额上升了5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华泰证券(601688.SH,6886.HK)和广发证券(000776.SZ,1776.HK)的强势上市,第二季度筹资额创下4年来同期最佳,内地券商的大型IPO筹资额占前十大筹资额的57%,占上半年全部IPO筹资总额的54%。
金融“双子星”夺全球IPO规模之冠
根据安永的统计,上半年全球最大三单IPO中,中国占有两席。国泰君安(第1名)和华泰证券(第3名)这对“金融双子星”,以48亿美元和45亿美元的融资额脱颖而出。
其中,国泰君安是上半年全球拔头筹的IPO“巨无霸”。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步履蹒跚后,6月初,在证监会公布的第八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中,国泰君安赫然在列。6月26日,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自己拥有大量上市公司股东的国泰君安,成功变身为A股资本市场上又一只券商“旗舰股”。
不久之前的香江之畔,华泰证券也在为在香港上市积极路演,其赴港IPO的基石投资者同样阵容强大。招股书显示,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通过旗下Advance Data认购1亿美元股份,网易香港及Sino Intelligence认购2亿美元的股份,其他基石投资者还包括高瓴基金、OZ基金、平安资产管理、新华资产管理、富邦人寿等机构。
“双子星”携一众新股的确一扫上半年全球IPO市场的低迷。据悉,今年在美国的上市量未能赶上2014年的步伐,全球由财务投资者主导的IPO数量也有所下滑——2015年上半年由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支持的IPO计123宗,融资3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了38%和48%。
中概股难耐寂寞回归A股
冰火两重天的中美股市让一度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动心。暴风科技在上半年演绎的“暴风传奇”似乎成为经典范本,据安永计算,若以6月23日市值计,其市值是在美上市同行企业市值的6倍。
3月,暴风科技完拆VIE成功回归A股,国内资本市场如此之火,让不少潜心搭建VIE架构筹备海外上市的企业眼红。据公开报道,多家境外中概股如完美世界、盛大游戏、分众传媒、易居、世纪佳缘等均已或正在谋求A股上市。
2015年中概股正加速私有化退市。安永为《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19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完成私有化退市;2015年至今已有17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提出私有化意愿。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仅有3宗(融资金额1.6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0%和95%。
安永亚太区资本市场总监李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这个牛市不只影响到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企业,我们看到在2015年陆陆续续有一个热潮就是中概股私有化,已经有19家在美上市公司企业完成了退市,这个数字一直在变,最近还包括陌陌,有一些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或者不会整体回归中国,但会下拆一些子公司在中国上市。”
这种趋势很可能延续到下半年。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曾表示,上交所在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推出战略新兴板,对于承接中概股回归将发挥重要作用。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中国A股资本市场领导合伙人吴晓辉也对记者表示:“高估值是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次是商业模式不被海外机构认可,股价受做空机构影响波动大,而国内政策创新也打开了方便之门,战略新兴板或将承接中概股回归。”
中国股民的激情也成为中概股回归潮的推手。美盛环球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5年环球投资调查显示,以风险承受水平来看,中国投资者表现最为激进。同时,股市的火热程度已经蔓延至世界各地,51%的投资者希望在未来12个月增持股票投资比重,而中国投资者这一比例达到60%,跃升全球第一。
而中概股回归潮很可能还只是序曲。吴晓辉指出,中概股回归一般需要两年,其中私有化退市就需要半年,有的公司还需要拆解VIE架构,将美元基金转化为人民币基金、进行外汇登记等同样需要半年,之后才能实现A股上市。这也意味着,中概股即使当下开始着手私有化,登陆A股最早也要等到2017年中。
“中国制造”发力 工业板块亮眼
根据安永统计,回顾上半年A股IPO市场,工业及科技、传媒和电信业(TMT)均位列新股上市宗数和筹资额的前三名,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转型的急先锋。由于大型券商的上市,金融行业位列新股筹资额的首位,但细数上市总数,工业企业仍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
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工业板块企业IPO数量达到79宗,横向比较,比IPO数量位列第二的材料企业多了40宗;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企业IPO数量增加了57宗之多。从筹资额看,工业企业也仅次于金融板块,紧随其后的是TMT(科技、媒体和电信)板块。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工业板块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按宗数计排名第一,按融资额计排名第二,这一趋势还会保持,尤其是5月,中国国务院启动了为期10年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进国家制造能力升级以及赶超生产大国,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获胜。”
汤哲辉还对记者分析,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企业,将在中国制造升级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将利用资本市场引导社会各类资源聚集,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而在香港,IPO行业分布显得更为广泛。2015年第二季度,TMT企业的交易量最高。但是与两家筹资额都超过40亿美元的内地证券公司上市资金相比,TMT的规模相对较小,就融资额而言金融业仍然位居榜首。
二季度香港新股认购情绪同样高涨,超额认购倍数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八成在第二季度上市,其中,零售和消费品、医疗以及金融企业占到八成,独占鳌头的医疗和医药板块占比40%之多。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2015年上半年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新股发行保持优势。按宗数计,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分列前五名,占IPO总宗数的65%;按筹资额计,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排名前五,占总筹资额的78%。
下半年IPO还能一月两批?
上半年A股IPO的亮眼表现究竟能否延续到下半年?对此,安永审计合伙服务人袁勇敏的观点偏向乐观,他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下半年资本市场将更加开放,证券法修订草案已经提前为境外企业到中国境内上市预留了很多法律空间,包括它的信息披露注册地的监管要求,将来上市的运转等等,在这种环境下境外企业到中国来上市也将成为一个可能。”
就在6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章节中,明确提出“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将于7月实行,深港通预期在年内开通,这些都将促进股市下半年的发展。”袁勇敏还告诉记者,可能在年底成立的中德合资交易所是上海交易所的创举,这对中国企业在德国的业务产品市场的企业实现两地上市具有吸引力,“同时也促进中国企业除了在A股市场的融资,还可以到境外像德国市场去融资,在全球范围补足资本,流动性相当的充裕,这样有助于股市有一个强劲表现。”
袁勇敏认为,下半年A股的发行将继续加速,保持一月两批这样的节奏,消化存量,为注册制的实施铺好道路。安永大中华区IPO主管合伙人何兆烽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同上述观点:“大中华区将会在年底创下历史最高点,日益增加的区域投资也必将进一步刺激IPO活动。”
“从下半年预计发行的股份公司所属行业来看,我们分析主要有这四大行业,首先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整合信息技术工业4.0,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升级,在此背景下工业科技类传媒和通信将会有一批新股上市,第二批是金融类的金融企业也是为增强竞争力选择上市谋求更大的发展。”袁勇敏对记者分析,“目前我们就得知一些中小型券商都在准备上市,第三类就是生物医疗也会加快上市的步伐,从规模来看,预计下半年的股票IPO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数量将与上半年持平。”
注册制改革或成引擎
在6月26日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助理黄炜曾对注册制框架做了系统阐述,这也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核心内容的首度公开。据黄炜介绍,计划建立以证券交易所注册审核为基础的发行注册制度,交易所负责对发行申请依法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证监会给予注册以交易所同意注册的意见为前提;在交易所履行审核职责、承担审核责任的前提下,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将取消,交易所内部可设置上市委员会,对交易所审核部门提出的审核报告进行审议,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合议意见,不再实行票决制。
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则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券法》不改,注册制不可能推。《证券法》正在积极修改当中,按照程序本次修改总共涉及338条,包括修改了180多条,新增了122条,删除了22条。”
按照立法的惯例,《证券法》要三读才能通过。目前一读已于4月份完成,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双月开会,6月没有进行二读的消息,最早要8月份才会二读。若进展顺利,10月份会进行三读,之后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按照预期的时间表,注册制改革或于明年推出,最快将于今年年底面世。
安永审计合伙服务人袁勇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注册制的改革推动了新股发行的市场要求,也提高了新股发行的市场效应,目前IPO审批速度也是为注册制铺路。”
但注册制一旦推出,会不会造成股票供应量增加,资金抽血而导致股市下跌却成了当下的敏感话题。高盛私人财富管理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明确表示不会,他以台湾地区为例:“1988年台湾从单一审核制过渡到半审核半注册制,那个时候股市大涨。到了2006年实行完全的注册制,股市也是大涨。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很好,所以是一些更宏观的因素在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而不是一些制度性政策主宰。”
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也对记者表示:“股票的涨跌和股票的供给无关。这是指在资本市场,充分流动的条件下,信息披露充分的条件下,我们投资者的理性判断得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股票价格的高低和股票的供给是无关的。”
(毕彤彤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