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长的,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需求,总是在各种利益集团裹挟下的、目的性极强的经济学理论的帮助下,被各种方式所满足。好的经济学,诚实的经济学,对我们来说,目前还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什么是诚实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不诚实吗?
任何科学其实质都是解释社会经济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诚实的。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科学,而是政治情感和教条主义包裹下的意识形态。有时候,它是政治斗争和社会操纵的一种工具,用以服务一些人的私利。有时候(近期更多是这样),它是把人忽悠进非理性行为的工具。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成了自身本质的反面存在。
现实中,我们不时能发现有经济理论随波逐流,随着一时当红的“流派”而摇摆;有一些经济学家只是迷信自己正在推销的东西,而不是拥有真知灼见。诚实经济学关乎知识,而非信仰。
被利益集团左右的美国持枪案例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持枪案例。美国宪法修正案确立的自卫权在疯狂的美国西部时代或许恰当,但在当今早就不合时宜了,这个时代公民的安全是由法律和纳税人供养的执法者来维护的。这个时候出台一项禁止任何武器制造商赞助政党或进行游说的修正案反倒更为有用。
不幸的是,各种枪械制造、流通和维修的特别利益集团势力是如此强大,即便是民主党候选人在面对一系列导致数十名平民丧生的恶性犯罪事件的情况下,也不敢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提出对有关法律的实质性修改。在这种现实下,数百上千万的美国人选择了“理性”行事,去拥有自卫的工具。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私有枪支数量超过两亿,这还不包括军队、警察和其他部门拥有的数量。你只要想要,就能拥有。我就不明白了,对于学校的孩子、商店的顾客、影剧院的观众或者礼拜的信众,他们能拿什么来自卫呢?难道都要像西部片那样腰揣左轮手枪或者像兰博(编者注:史泰龙经典电影中的人物)一样肩挎冲锋枪吗?
在2012年底美国纽镇造成20名六七岁孩子和6名教师死亡的惨剧之后,游说集团美国枪械协会的主席居然大言不惭地继续反对强制控制枪支,反倒说所有学校都应该配备武装保安!现在已有商家开始制作孩子用的防弹衣了。当然,这样的衣服不仅能保安全,也比校服更加贴身吧!还有人宣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人人带枪。这已经不再是非理性的迹象了,这是天真的表现。军火买卖的巨额利润使得游说集团有足够的资金去贿赂舆论领袖、媒体和美国两党。美国的自杀率(大部分都是开枪自尽)是英国的5倍、德国的7倍。难道美国人天生比英国人和德国人更爱玩命吗?唯一的希望就是拥有枪支被禁止,只允许极少数被严格限定的例外了。或许那时共和党反倒会成为发起者……
我们被淹没在不真实的信息中
人一辈子能犯几次错?一千次吗?能!假如你的判断不是基于事实,而是被颠倒黑白、断章取义、故意忽略某些内容的不良媒体所左右,而许多基于事实的内容反倒被认为是缺乏吸引力的。
媒体如果缺乏有吸引力的内容,广告收入自然减少。因此,好卖的信息常常是一些无辨别力的受众期待的信息商品。炒作加广告一定大卖。怪不得我们向媒体询问美国意外事故和糖尿病的死亡率时,得到的答案是:前者是后者的300倍,而实际数字只是这个数字的五分之一。这种由带偏见的、不靠谱的媒体导致的错误,在经济领域同样存在,而且代价巨大。
因此,智力和推理能力对我们很重要,具有决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准确、客观的信息。
具体说来,在经济学领域,信息就是描述事物的事实和数据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解析能力。
要想让大量的商业实体,如公司和家庭,生产商和用户都能得到所有的数据以便做出正确的结论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是荒谬的。只有富有和有实力的公司能做到这一点。要想让每个人都具有足够的经济学知识来正确解读反映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客观数据也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大型和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得起。因此才会有职业经济师的市场。但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对他们留个心眼,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寻求科学真理,而无非是对一些人的思维进行引导,这些人包括家庭主妇、政府部长和社会活动家等等,使得他们做出符合另一部分人利益的决策,而这往往是以牺牲前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我们要小心,更要心中有数。因此,我们需要好的经济学,诚实的经济学。
但是接下来事情同样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要面对一个根本问题:经济学的宗旨是什么?人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从数千年前人类第一次问这个问题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类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需求。
这个常识不论是在文明发达的智力中心还是知识贫乏的蛮荒之地,不论是安第斯高原上不识字的农民还是摩洛哥沙地养山羊的牧民都懂。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辛勤劳作,有所产出并有所交易以换取个人所需。
但是,不断增长的,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需求,总是在各种利益集团裹挟下的、目的性极强的经济学理论的帮助下,被各种方式所满足。好的经济学,诚实的经济学,对我们来说,目前还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翻译:张璐晶)
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波兰前副总理,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经济发展研究机构及欧盟高级顾问,现任波兰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波兰智库主任。2012年1月起,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专栏“科勒德克观察”。
www.ceweekly.cn/Special/Kolod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