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大旱中的艰难生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 徐连宝 特约记者 张明翔 杨北平 云南、广西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3月底,在云南曲靖市已是仲春时节。火辣辣的太阳烘干了大地,走在干燥无雨数月的乡间路上,狂风吹来卷起阵阵尘土,让人无法躲避。

    由于连续数月的干旱,云南曲靖市目前有128.214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其中学校师生8.1309万人。

    在曲靖市驾车乡钢厂村,乡党委书记高朝位向记者介绍说:乡上要求干部职工下到村组,划片定村,包村包组,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自救,采取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村内相互调剂、群众自救拉水、乡政府组织有计划送水等措施,不让一个村、一户人家发生吃水缺水困难,不让一头大牲畜因缺水死亡。

    记者跟随高朝位来到钢厂村小学,查看学校水窖的藏水情况。由于连续数月的干旱,水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学校仅有的两个水窖里的水已“所剩无几”。

    高朝位告诉校长,乡上将尽快采取措施,向学校送水,全力保障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看完学校,高朝位对记者说:“听说钢厂村距东川方向5公里有一股清泉,我们去找找,看能否引到村里来。”便匆匆与记者告别,徒步向山里的方向走去。

    蓄水塘变成“游乐场”

    钢厂村是曲靖市会泽县旱情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记者刚到村口,就遇到78岁的张顺富和77岁的孔祥富等老人,他们正要翻山越岭到6公里外的水源点背水。张顺富说:“反正我们还能动,闲着也是闲着,就出来背点水,不拖累大家。”他们使用的塑胶桶每只可装25公斤水,这对已过古稀之年的高龄老人来讲,桶已经够大了。

    钢厂村是一个有1800人的大村落,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陆续修建的水渠、水塘一直供养着这个村子里的人们。现在,60年不遇的大旱让全村的水源完全断流,蓄水塘完全干涸,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钢厂村数十年一直供全村人饮用的大蓄水塘旁,记者看到水塘显然已经干涸多日,看不到一点湿气,风一吹掀起了阵阵尘烟。塘底宽阔平缓,村里的不少孩子在塘底玩耍、嬉戏。显然,宽大的水塘俨然像一个天然的“游乐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事实上,从2009年7月以来,云南曲靖市降水明显减少,高温、少雨天气一直持续。全市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了34%~66%,其中马龙、沾益、师宗、罗平、宣威5个县(市)偏少了50%以上;2009年7月至今年2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1.4℃ ~1.8℃ ,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分别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值和最高值。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曲靖市3月降水量偏少,4月降水量正常,5月降水量偏少,雨季开始偏晚,大致在5月下旬开始。由于曲靖干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3%,3月和4月是曲靖的季节性干旱期,多年全市月平均降水量仅为24毫米和37毫米,3、4月的降雨难以解除旱情。

    极有可能的是,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月的时间内,钢厂村蓄水塘的“游乐场”功能仍将继续。

    大旱中加深的贫困

    本该是农忙的时节,但钢厂村的百姓除了取水外,大部分三三两两聚在干涸的大水塘周围,无所事事地晒着太阳唠嗑。

    小春这一季,整个钢厂村农作物全部绝收。因为秋冬季节的干旱,全云南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大,达到322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绝收1451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60%左右,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70亿元。

    据曲靖市民政部门统计,目前,该市受灾人口达398万人,冬春缺粮人口42.5万人,当前因旱缺粮人口40.2万人,预计到8月份缺粮人口将达82.7万人。

    而扶贫部门统计显示,截至3月20日,因灾返贫人口39.4637万人,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83.0421万人。

    与此同时,曲靖市发改委价格监测、统计,粮食价格涨幅较大,2月份全市本地产粳米(标一)、外地产粳米(东北)、面粉(标准粉)、面粉(富强粉)、玉米零售均价,分别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5.9%、32.5%、9.38%、6.25%、11.76%。

    尤其是蔬菜价格涨幅较大。监测的15个品种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7.51%,大白菜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50%;茄子价格涨幅最小,上涨3.36%。

    不仅如此,各地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抗旱任务。

    如在广西省河池市,由于人畜饮水困难点多面广,加上持续的干旱天气,偏僻山区的人畜饮水困难日益加重,饮水困难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也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五保户、困难户、老弱病残户、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送水任务加重。而且,大石山区水源干枯面不断扩大,能提供饮水的水源水量不断减少,加上交通道路不便,路途遥远、送水量大、难度高,送水成本大大增加。

    干旱“重创”罗平旅游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排全国第三,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而罗平县一直是云南省雨水最丰富的一个地方。如今,这里也因干旱闹起了“水荒”。

    罗平是云南省旅游景点较为集中的一个县。除了有九龙山瀑布,还有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油菜园。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就成了一片黄色的海洋。2002年6月1日,上海吉尼斯总部把罗平30万亩油菜花评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

    2月下旬,记者在罗平却没有看见大片油菜花。由于干旱,看到的只是有的山坡上已经枯黄的油菜杆。

    “天太热了,今年油菜花提前开了。”罗平县旅游局的有关人士说,旱情已经重创了罗平县的油菜花观光等旅游产业,原定2月3日至4月19日举行的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也不得不提早“草草收场”。

    据了解,因为干旱,今年油菜花花期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油菜花花期提前一个月凋谢,导致前往罗平的游客量急剧减少。

    此外,因受持久旱灾,罗平县各景区景观花草树木部分干枯死亡,辖区九龙瀑布群景区经常缺水、多依河景区河流水量减少、鲁布革三峡库区水位下降等,严重影响景观质量和效果,景区游客相比同期也大为减少。

    “由于干旱影响,罗平今年各景区旅游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千万元以上。”据罗平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因干旱已造成农作物、水利设施、旅游业及林业直接经济损失7.95亿元。目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中,全县抗旱形势异常严峻。

    但在今年一个多月前的“春节黄金周”期间,这里共接待游客12.7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0.23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0.59万元。而在去年,罗平接侍国内外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7.3亿元。

    往年的 2月底,原本是罗平北部油菜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候。而今年,当地农民却大捆大捆地割掉了自家田里的油菜去喂猪。要知道,这是往年他们一年一半的收入,牛、马等牲口是绝不能进田的。

    根据罗平县农业局的统计,全县的60万亩油菜已经全部成灾,绝收约30万亩,损失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损失金额2亿多元,高达计划的75%以上。当地农民介绍说,每年分两季种油菜和烤烟,虽然不如烤烟赚钱,但每亩油菜籽至少可以赚上千元。但今年的油菜大部分都绝收了,“投下去的种子钱、化肥钱每亩地好几百块,这回要白白亏掉了”。

    在去景区的路上,记者偶尔还能见到三两匹马或一群牛在油菜地里悠闲地吃着油菜花,旁边往往还坐着村民。“反正也绝收了,干脆喂牲口了。”当地农民抱怨道,“种油菜就是看天吃饭,老天不帮忙就什么办法都没有。”

    干旱重创了罗平旅游,也迫使罗平旅游开始转型。据罗平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罗平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挖掘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新元素,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突破季节限制,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罗平“春看菜花、夏看瀑布、秋看峰林、冬看民族风情”的大旅游格局。 

    亟待建立“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历史上旱灾给我国人民带来过惨痛灾难。据统计,我国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

    在1949年—1998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24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5,其中成灾面积1.31亿亩。全国平均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23.8亿公斤。50年中有10年发生严重干旱灾害(1960、1961、1972、1978、1986、1988、1989、1992、1994、1997年),受旱面积均超过4亿亩,成灾面积超过2亿亩,相当于五年发生一次重旱。

    面对频繁的旱灾,不少有识之士多次呼吁“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保费补贴等手段扩大投保范围;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商业保险;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

    而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发现,许多地区的基层干部、群众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投保意识淡漠,绝大部分农户根本没有投保。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占水库总数的42.5%。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因此,有专家强调,各级政府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业保险意识,建立现代农业保险市场,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

旷日之灾
一个旱区农户的生活实录
大旱中的艰难生计
建议发行200亿赈灾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