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上期回声

《 中国经济周刊 》(

    3月1日,本刊2010年第8期出版。其中《地方债务危机》、《中国教育的五大不公平》、《贫困地区消费了更多的彩票》、《谁是钻石暴利终结者?》等多篇文章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站进行了重点转载。众多读者向本刊发来或在网上发布对相关报道的感受、体会和评论,特此选登。

    读者来信请发至:zgjjzk@vip.sina.com

    欢迎登录中国经济周刊网 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文章点击量TOP5:

    地方债务危机

    晋城“赌王”被擒记

    浙江玻璃身陷高负债危机

    中国教育的五大不公平

    “用工荒”倒逼了谁?

    债务危机促政绩考核机制变革

    在现有的政绩考核和政府职能指挥棒之下,各地方政府日趋公司化。在去年金融危机、“保八”压力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大项目大工程纷纷提前上马,地方财力所限,必然通过借贷解决。债务危机由此而生。必须承认,错误的GDP发展思维和现有的政绩考核方式密切相关,同时分税制也导致了地方财力不济却事权、职能不少。

    更全面地分析,其实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成因复杂:首先是各级官员对政绩工程的热衷;另外,实行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地方政府只能过多介入经济之中;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政府机构臃肿,关联企业过多,而这些企业往往担负着过多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建任务。这往往容易导致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大量的信贷被释放出来。

    所以,对地方债务危机的反思,应该上升到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的高度审思。当然,债务危机的产生,也是现有经济结构所致。但是,调结构之所以难,也是现有GDP为主导的政绩考核方式所致,地方政府当然愿意上大项目、上大工程,而对于长远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够倾心。公司化的地方政府,事实上就是经济介入型政府,变革的方向应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关键在于,淡化唯经济指标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考核指标,应该占到更高位置。 

    湖北  银玉芝

    土地财政的车咋就刹不住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市领导曾对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地依赖于房地产业表示担忧,表示要以规划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过快上涨。但是,上海新的土地出让金预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不能不让人深思。靠土地出让来大把大把地挣钱,一靠高地价,二靠大批量出让土地。无论哪种方式,都充满了隐忧。

    土地是有限的,财政收入越依赖土地,土地的消耗量越大,土地财政可支撑的时间也就越短。

    而靠高地价则影响更是深广。支撑高地价的高房价,时下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怨。房价严重影响民生的同时,也在失去民心。高房价不但让民生不堪重负,也让企业不堪重负。据媒体报道,上海浦东就上演过企业集体搬迁,搬迁原因则是地价、房价飙升至企业成本超过承受力。

    所以,上海市委书记也不得不承认,过高的房价、地价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也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既然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不在政策上转向呢?

    时下很多人都在预测2010年房地产走向,各种各样的调控政策出台,让人感到房地产的热劲似乎已过。然而,“土地财政”政策的亮相,肯定会让人做出另一种判断。卖地高预算的实现,必然要有高地价、高房价的支撑,百姓企盼的房价转向当然无望。要知道,房价、地价高企的根本原因,还是土地财政。  

    上海  谢昱航

世博酒店业会否重现“海南疯狂”?
一周人物榜
上期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