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来自“圆桌会议”的声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哈尔滨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相比与会领导及嘉宾在开幕式上的发言,2009年12月27日召开的“哈尔滨低碳经济发展圆桌会议”,是一场观点的论战与交锋。

    上午9点,亲自担任主持人的《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的开场白,一下就使会议的气氛紧张热烈起来:“出席今天圆桌会议的,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中介机构、媒体记者,还有外宾,可以说,这是社会各界精英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盛会。现在,论坛真正进入到探讨与观点交锋时段,今天讨论的内容和结论,将代表本次论坛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他强调说:“为了达到‘说真话,讲实情’的目的,我先宣布一下今天讨论的规则,规则很简单,四个不。第一,不客套。圆桌会议没有市长,没有老总,也没有教授,大家不用客气,畅所欲言;第二,不念稿。我们今天不做报告, 就是说心里话。我希望每位发言的嘉宾都能够脱稿,不要照稿念,把你最想说的、最想表达的说出来;第三,不跑题。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在讨论的时候,要紧紧围绕主题;第四,不偏激。各位既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分寸,要客观而不偏激。”主持人的这番明确又具挑战性的要求,激发了现场嘉宾的发言热情。

    刚刚从哥本哈根归来的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吕学都,本来准备了幻灯片,打算就“哥本哈根带给国人的启示”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但根据主持人的要求,他索性放弃手头资料,即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吕学都开了第一炮后,在随后的3个多小时时间里,与会代表围绕“来自哥本哈根的启示”、“低碳的模式探索与实现路径”、“低碳经济难在哪”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代表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至会议因超时而不得不结束时,仍有一些代表因没有发言机会而耿耿于怀。 

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开幕
建设生态城市 共享生态文明
冰城“碳”路
主题论坛精彩纷呈
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
哈尔滨城市宣言
来自“圆桌会议”的声音
获奖心声(部分)
哥本哈根“三人谈”
关于“低碳”的论与辩
媒体聚焦
在难忘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