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江苏决心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江苏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有人做过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与从前的相比,有“三个多”、“三个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多上一万节课,多做十万道题,(家长)多花十万块钱;少睡一万个小时,少走一万里路,少玩1万个小时。

    谁能将孩子们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江苏省采访时了解到,当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和城市还在将暑假变为学生们的“第三个学期”的时候,江苏省840万中小学生将因为“没有补课”、“不准补课”而度过一个愉快而又轻松的假期。为此,记者于7月10日在南京专访了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

    用“督导评价标准”来取代“升学率”

    《中国经济周刊》:在实行应试教育情况下,升学率成为学校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那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判断学校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沈健:相对于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率标准来说,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复杂得多,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至关重要。目前,我们正在集中力量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建立督导评价标准。

    从国外经验来讲,英国有皇家督学,现在更名为教育质量标准局。该机构定期对中小学校进行抽查,其结果将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方式公布于众。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往往以此为依据。

    目前专项督导活动毕竟是短期的,我们将逐步将这种短期活动变为长期的制度规范,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将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变为长效机制。

    教师不能只搞“题海战术”

    《中国经济周刊》: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否提出新的要求?

    沈健:与应试教育相比,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和水平要求更高一点。譬如,在应试教育下,老师可以从教辅材料中搜集很多题目,大打题海战术,等学生交上作业后,又不辞劳苦地批改。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材施教,而不是无谓的重复劳动。在“减负”的同时,必须要“增效”。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位中学女数学教师,和其他班级相比,她任课的班级学生都特别喜欢数学,成绩也特别好。这源于她恋爱时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她和男友到一家饭店用餐,侍者分别给他们递上了一本菜谱。她一看,价格奇贵,一个菜也没敢点。但没想到,男友却点了好多菜。后来才发现,她的菜谱和男友的不同,女士的奇贵,而男士的便宜。

    受此启发,在平时测试时,她亲自给学生分发因人而异的试卷。难度分ABC三种,水平高的做A卷,水平一般的做B卷,水平低的做C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高分,从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是非常讲究方法的,而这种方法只有通过教师用心去探索、去总结。

    最大的困惑是家长的心态

    《中国经济周刊》: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沈健:我最大的困惑是家长的心态;最大的期望是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有些家长提出,“如果你不能承诺让我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我们很难赞成素质教育。”一方面,家长迫切希望学校给孩子减负;另一方面,家长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什么是“龙”、什么是“凤”值得探讨。如果每个家长的心态都是如此,那将使我们的素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江苏“禁炒高考状元”真相调查
江苏决心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解密中、新合建“天津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