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外贸寒冬下的“江门取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陈文娟/江门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作为连续22年进出口总值居全国首位的外贸大省广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外贸出口今年走在了“风口浪尖”。据海关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1154.8亿美元,同比下降23.1%,其中,出口708.6亿美元,下降18.4%。

    被誉为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的广交会,作为观察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走向的重要窗口,以一期累计出口成交额130.3亿美元、下降20.8%的成绩,再次印证了中国外贸出口形势之多艰。

    不只广东,几乎所有的外贸大省都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创伤。《中国经济周刊》4月下旬实地考察了典型外贸大省广东的非典型进出口大市江门,如何在寒冬中取暖突围。

    “广东省外贸依存度高达155%,外贸出口能否转暖,直接关系着GDP增长8.5%的目标能否实现。作为广东的外贸出口大市之一,江门正设法抢抓订单。”江门市副市长陈佳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江门将出击抢占出口市场。

    出口触底  反弹 “为时尚早”

    今年一季度,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同比增长6%,高出广东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离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形势比我们想像的更为严峻。”陈佳林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统计数据时直言不讳地说。

    令陈佳林更为头疼的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两驾都明显放缓。经商务部确认,今年1-3月,江门市新批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8个,同比下降30.77%,利用合同外资金额1亿美元,同比下降68%,高于广东省61.96%的平均降幅。 

    与此同时,作为江门经济重要支撑的外贸出口,也正在经历着最为严峻的考验。江门一季度进出口贸易总额21.9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17%,其中出口16.44亿美元,同比下降19.93%。

    江门市外经贸局局长周文分析指出,江门进出口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工贸易下降幅度高于一般贸易。二是对主要市场出口普遍下降,其中对香港、美国、欧盟、东盟市场的出口分别下降24.99%、17.67%、3.64%、18.83%。三是主要商品出口均出现下降,占出口总额接近六成的机电产品出口降幅达24.99%。

    “外贸出口虽然处于下行,但下行的幅度在减缓,出口环比呈现增长势头。”周文介绍说,3月份,江门出口较2月多出2.1亿美元,降幅收窄6.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0%,呈现出积极的回暖迹象。

    不过,周文亦表示,以此推断江门外贸出口已触底反弹还“为时尚早”。“江门外贸企业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国际订单减少,而当前,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的态势还未发生根本改变。”周文说,“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抢抓订单。”

    企业组团  集体参展追订单

    在广交会、米兰国际摩托车展、美国芝加哥家庭用品展、中国国际厨房卫浴设施展览会、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览上,江门企业一直活跃其中。

    与其他地区参展企业“单兵作战”不同的是,江门企业往往是“组团”参展,以江门市的名义统一申请展位,并在展区对江门的有关情况进行整体包装推介。

    “参加国际著名展览会是进出口企业接单和开拓国际市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我们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览,多‘走出去’抢订单。”周文表示,“当前的困境不单是对某一家企业而言,企业要团结出击形成规模效应,突出‘江门制造’的地区品牌。”

    来自鹤山镇的雅瑶隔朗五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英豪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生产铁线工艺品、以出口美国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隔朗五金原本属于人们眼中最“不堪一击”的一类企业,而事实上它却是新客户不断、订单不断。

    “我们参加了香港贸发局的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以及广交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客户的来源,并取得了和终端客户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对我们进行产品推介、开拓新的市场很有帮助。”陆英豪说。

    江门外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锡彦则表示,应通过调整市场结构来追订单。“针对不同的产品要调整订单的结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大对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等欠发达地区的拓展力度,而机电、家电类产品就要趁欧美等国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机会加大接单的力度。”

    港资受创  江门问计香港

    在江门,三资企业多数为港资企业,香港是江门最大的投资来源地。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有近5000家港资企业落户江门,占到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七成,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同样占江门利用外资总额的七成。2008年,江门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30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商品经由香港进出口。周文介绍说,“在香港设立营运中心,而把生产基地放在江门,是一个成功的双赢的商业运作模式。”

    近几年,除两地企业之间的自然来往外,江门市也陆续与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以及香港总商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开拓市场、推广投资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质的合作。“香港贸发局有着48年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的经验,江门企业能以低廉的成本,通过香港贸发局全球贸易推广网络结识有质量的国际买家。” 周文说。

    金融危机下,在江门的港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两地的经济命运也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今年,我们同时组织了50家在江港资企业和民资企业参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出的展览、杂志、网络‘三合一’ 或‘二合一’全效推广计划,务求把这三种推广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江门还与香港大昌行合作,在香港大昌行火炭物流中心,设立江门五邑地区特色产品香港展销平台。“大昌行免费提供摊位给江门企业,并负责和客户洽谈,而江门厂家则负责发货,交易成功后,利润分成。”周文解释说,“大昌行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借助这一平台,可有效协助江门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扩大出口,也可推动大昌行的物流发展,实现双赢。”

    据透露,4月27日,首批由江门发出的家用电器、家具、家庭用品在大昌行亮相,进行试销,预计到6月,火炭展销平台将进入常规运作。“我们将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这一免费的产品推介方式。”周文说。

灾区考生上大学 期待开通VIP通道
安徽:遭遇大旱 小麦产量不减反增
“建设用地置换”的安徽试验
外贸寒冬下的“江门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