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行业

中国城市报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两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总体原则和具体细则

进一步规范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俐娜 《中国城市报》(2025年02月17日 第 08 版)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坚持“生态优先、需求导向、优化布局、有序建设”总体原则,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调频、调压、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具有大规模开发潜力的电力系统绿色灵活调节电源,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

  发展态势

  整体向上向好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张的背景下,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曾有过滞后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2021年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蓄装机规模为3149万千瓦。这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所制定的202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目标尚有差距。

  “十四五”以来,为了适应新能源跃升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补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短板,我国积极完善抽水蓄能产业配套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印发。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开始施行,完善了能源领域的顶层设计。针对抽水蓄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出台《办法》,进一步梳理明确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要求,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并取得新成效。

  “截至2024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投产装机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电站利用小时数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态势整体向上向好,已成为电力保供和低碳转型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的出台,旨在规范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将有助于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进一步发挥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和稳定作用。

  国家定规模

  地方定项目

  长期以来,抽水蓄能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此前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抽水蓄能具有存储容量大、技术成熟、充放电时间长等优点,但抽水蓄能布局受地理因素制约,同时应用场景较为有限,主要满足电力系统调峰需求。

  2023年5月,国家能源局指出,部分地区抽水蓄能发展存在前期论证不够、工作不深、需求不清、项目申报过热等情况。为此,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在规划管理上,《办法》明确,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抽水蓄能电站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核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服务电力系统项目,遵循“国家定规模、地方定项目”的规划管理思路。国家层面侧重宏观规划布局,在开展需求论证、统筹衔接等工作基础上,合理明确各省服务电力系统抽水蓄能发展总量规模。地方层面侧重微观项目布局,根据国家确定的总量规模要求制定和完善本省布局方案,优化明确具体项目。这样的规划管理方式,既有利于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也有利于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制约机制。

  这意味着,《办法》既强化了国家层面对总体规模的统筹,又符合地方在项目落地中的实际需求。

  针对投资主体,《办法》提出,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组织以招标等竞争性方式优选项目投资主体,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投资落地等作为选定投资主体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这一规定体现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投资主体参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袁帅说。

  《办法》还提出,投资主体应按照时序要求积极推进项目各项工作;对于投资主体退出的项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统筹组织优选投资主体。对此,袁帅认为,这确保了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因投资主体退出而导致的项目停滞或“流产”。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门槛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在电站选址和建设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技术指标和自然条件,因此资源条件尤为重要。“《办法》明确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站点资源调查、建立站点资源库,为优中选优建设条件好、工程造价低的站点夯实基础。同时,考虑到一些可行性、经济性均较好的优质站点资源,受限于需求规模而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工程开发

  向西部地区扩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呈现“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趋势。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抽水蓄能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这些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比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于1992年6月开工建设,是我国第一批建成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之一。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31.6亿千瓦时,抽水电量42.86亿千瓦时,综合效率74%。

  技术进步将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中国城市报记者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官网了解到,2024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抽水蓄能大模型正式投用。这套抽水蓄能大模型嵌入我国第三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操作效率因此提高了50%,可以对装机规模1028万千瓦的7座抽水蓄能电站设备进行深度智能管理,具有状态预警分析、资产线上管理、检修策略制定等功能。

  袁帅分析称,南方区域抽水蓄能机组调用次数和调节电量显著,支撑了新能源年发电量的显著增长。此外,华东地区凭借电力负荷中心与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抽水蓄能市场份额占比超4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些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先进,为当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新能源的消纳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来看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当前该省尚无建成投运的抽水蓄能电站。不过,云南省能源局官网信息显示,已开工建设富民抽水蓄能项目、禄丰抽水蓄能项目,计划于2030年建成投运,总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

  “随着抽水蓄能工程开发从东中南部地区逐步扩展到西部地区,将会遭遇复杂地质条件、高寒、高海拔、多泥沙以及水资源利用限制等诸多新问题。”袁帅进一步表示,这些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和建设者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加以解决。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等。张玥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对于一些内陆城市或山区而言,其地理环境可能不太适合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同时这些地区也可能面临技术成熟度不够、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

  提及抽水蓄能电站的未来发展,袁帅认为,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并网,以及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抽水蓄能电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将更加经济高效。未来,抽水蓄能电站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之一,为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