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全域党建·吴忠市

中国城市报 2025年01月06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利通区:提升网格精度 传递民生温度

《中国城市报》(2025年01月06日 第 19 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塔社区党委书记杨婷在小区内与居民协商民生事宜。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将网格精细化治理作为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精准化服务水平,构建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新格局。

  组织体系贯通到网格

  建强治理枢纽。持续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红管家”四级组织体系。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聚焦基层保障、社区人才培养等内容,扎实开展基层减负赋能行动。强化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建立健全权责清单,明确23个部门职责,大力推动社区减负赋能,社区准入事项由6类64项精简至5类32项,社区治理枢纽作用不断加强。

  延伸神经末梢。按照300—500户标准,将286个网格调整为369个并编号赋码,推动符合条件的网格成立党支部70个,建立楼栋党小组213个。累计投入资金489万元,“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统筹地下车库、闲置用房等资源,打造“红哨聚音”“友邻有家”“邻聚里”等网格党群服务驿站66个,将社区阵地延伸至小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找到组织、享受到服务,实现居民大事小情网格议、矛盾纠纷网格调、暖心服务网格办。在分散难管、人员构成复杂的社区,划分“微网格”632个,通过缩小治理单元,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延伸打造红色暖“新”服务驿站61个,引导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向网格党组织报到。

  壮大骨干力量。擦亮“兰花芬芳”“蓝天救援”志愿服务品牌,动员3387名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直管党员主动担任单元红管家、参与“红色业委会”、组建先锋管家团,持续充实网格力量,引导基层党员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党员真正亮相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依托“民主议政日”“板凳会”“廊庭会”等议事平台建立自治队伍79支,协商解决居民停车难、污水管网破损、高空甩线等民生问题5400余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精细服务下沉到网格

  坚持人到网中去。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低于18名社区工作者要求,配备596名社区工作者,对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7类网格事务实行包干负责。制定印发《利通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选育管用全链条锤炼培养社区工作者,严格落实3岗18级岗位等级薪资体系,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达到5740元。培育全科全能社工,累计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220人发放补助资金22.2万元,有效激发专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推动事在网中办。整合网格内志愿队伍、自治组织,探索建立“四圈服务”“135工作模式”等网格治理机制,着力打造“雁阵1465”“睦邻家党建”等“一社一特”服务品牌。通过党员代办、认领微心愿、制作“七彩便民卡条”等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养老认证、医保代办、水电费代缴等贴心服务,以服务优化促治理提升。着眼城乡地缘优势,通过跨域组织联建畅通村社共富直通车,梳理辖区内优质农特产品138种,将产业链终端延伸至网格,实现产销服务“零距离”,让城市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吃到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带着香气的优质绿色果蔬和新鲜农特产品。“村社共富直通车”发车以来,已实现联农助农销售农特产品3.35万公斤,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的同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实现智能手段在网中应用。整合“智慧党建”“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走访,累计收集各类数据60余万条,手机端巡访记录39.8万条,2024年以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9起,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朝阳社区等6个社区打造6个“数字社区”样板小区,通过配置硬件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智慧物业、智慧养老、平安社区等智慧化功能,让社区治理更细致、服务群众更便捷、小区安防更完善。板桥乡梁湾村大部分村民都已拆迁安置上楼,“数字社区”让他们实现实时报修、下单家政服务、线上缴纳物业费等功能,做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

  多元共治落实到网格

  共建单位成为“合伙人”。持续巩固社区“联合党委”共驻共建机制,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平急转换”“一书三单”机制,推动机关在职党员经常性开展“组团服务”,应急时下沉“组团作战”,5589名在职党员发挥“双报到双服务”作用,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2024年以来,市、区242家共建单位聚焦网格公共服务、民生事项,累计出资197万元,为居民解决路灯亮化等民生实事350余件,真正形成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物业服务企业建成“主力军”。延展市场化、自治型、代管型、托管式4种物业服务模式,实现455个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全区搭建物业管理智慧平台,形成物业服务质量“晴雨榜”等较为实用的物业监督管理做法。每年配套奖补资金50万元对物业服务企业、“红色业委会”等开展“红星考评”并纳入信用等级评价,激励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紫御府小区入选全国100个“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创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在6个小区成功试点业主委员会成员进入物业企业管理层,先后解决业主反映强烈问题168件。中华社区、梁湾村(安置小区)探索成立物业服务企业(中心),“红色物业”服务更加利民惠民暖民心。

  社会组织成为“好帮手”。完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搭建“公益+社会化”民生服务平台,将25家社会组织有效嵌入网格,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等方式实施为老、助残、家庭教育等项目54个,有效提升网格专业化、精细化治理水平。在金星镇开元社区等6个社区,探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合作共建”模式,吸纳新就业群体、爱心商家、社区能人等各类力量融合共建,为居民提供理发、按摩、保洁等更专业、品质化的服务,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全面提升治理水平。胜利镇上桥社区先后引进启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6家社会组织,依托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困境老人关爱”等活动213场,覆盖社区居民3000余人次,得到居民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