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抹亮色。充电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对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纷纷出炉,显示出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显著推动作用。
我国累计建成
充电桩超1235万台
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仅可以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更能加速推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目标。
长期以来,相关主管部门针对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频出。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发展改革、能源部门要积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科学编制省级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专项规划,指导地市以区县为基本单元编制布局规划。2024年4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水平的通知》,完善高速充电网络。此外,2024年,《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发布,填补了充电领域强制性标准的空白。
根据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十四五”期间累计增长6倍,增长势头强劲。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11月底,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4.9万个,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1.2万个和1.7万个。目前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超过5800个服务区安装了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7%。
各地纷纷布局
充电设施建设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充电桩的性能要求也在提升。从地方层面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从广东省能源局获悉,截至目前,广东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累计超56万个,私人充电桩超95万个,超级充电站超200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855个,充电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具备建设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1123个乡镇实现公共充电桩全覆盖。
“广东积极部署开展超级充电、车网互动、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研究和应用示范,并在光储充一体化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增加新能源汽车向电网反向放电和电池状态检测功能,开展光储充放检一体设备研发和试点,从产业链全局更好服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光储充项目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经验积累。”据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发布《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支持企业开展多能互补用电、车网互动等领域创新研究,为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机制支撑。
日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公布数据,截至目前,新疆已有1104个乡镇建有公共充电设施,覆盖率较2024年初提高了50%。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供电营业区内所有行政县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超过90%,共有7912台充电桩接入自治区智慧充电服务平台。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新兴业务研究部业务主管刘文忠表示,充电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带动充电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前11个月,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供电营业区内的农村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321.0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7.27%。截至目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在偏远乡村面向公众开放394台充电设施,其中直流桩214台、交流桩180台。
有着“9D城市”之称的重庆市,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不遗余力。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涂兴永介绍,《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2024年)》明确,支持超充站建设单枪功率480千瓦及以上的液冷超充。截至2024年11月末,重庆市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6万个,平均车桩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持续提升充电设施
覆盖范围
尽管整体上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在大步向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整体服务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但仍存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不充分、运营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充电设施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车网互动新模式新业态仍面临挑战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表示,2025年将持续提升各场景下充电设施覆盖范围,深化城市、农村、高速公路、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均衡布局”的建设原则,持续优化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县乡地区充电设施建设推广,不断改善居住社区建桩条件,着力优化广大用户充电体验。
此外,谭洪江提及,将推进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
“自2023年6月启动充电设施月度统计数据报送工作以来,我们与各省协同推进,加快完善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机制。2024年9月、10月、11月,全部省份均实现了数据报送并通过校核,首次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完整统计数据,标志着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据统计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项目组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数据统计报送工作,指导各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要求,推动辖区内公用、专用充电设施数据实现全量接入。”谭洪江说。
此外,高峰期充电桩供不应求也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24年国庆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占比已达15.9%,预计即将到来的春运会更高。”李扬称,在高峰时段特别是假期,充电基础设施仍会出现供不应求问题。
对于高峰时段的解决方案,李扬介绍,第一是预判需求。每到假期,交通运输部门会研判哪些地段、哪些服务区的预计量会有多大,尽量做足准备。第二是增加各种设施。除了固定的,还有移动的充电设施。如果发现移动的不够用,很多服务区会把车调整到周边可能有空闲的服务区,甚至边上能够提供充电设施的场景,让大家尽量都充上电。第三是加强信息引导。人们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路况信息板、标志板等信息服务设施,以及导航APP、“e路畅通”小程序了解查询充电桩的布局、现时的应用状态,便于出行规划。
“这些只是一些应急措施,当然还远远不够。”李扬表示,下一步,还要不断优化市场、不断增加投入,尽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他表示,力争在2025年底基本实现“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为补充、重点节点全覆盖、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让驾乘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更加放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