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2月30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

深耕民族文化厚土 绽放文旅融合之花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中国城市报》(2024年12月30日 第 13 版)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被誉为“高原江南”“五彩藏乡”,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后,它成了旅客进藏前的最后一站。

  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出圈”,巴塘县作为“环亚丁”“环格聂山”“环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交汇处,持续发挥着“横断之心”的“客厅”、G318国道最美景观大道黄金驿站的作用,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巴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藏汉团结一家亲

  今年80岁的村民翁修来自于巴塘县苏哇龙乡绒差绒村,是当地一名家喻户晓的“升旗手”,从1978年起,他每天伴随朝阳升起国旗、奏响国歌,46年从未中断。在他的感染与带动下,全家人都参与到这项庄严的仪式中来,用行动赓续爱国情怀。

  在巴塘县,一个个“大包子”传递出藏汉团结、军民同心的情意。记者了解到,1950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先遣队来到巴塘,巴塘人用面粉、五花肉、排骨和土豆等食材制作“包子”,当时部队人多又全是小伙子,如果用普通家庭的笼屉蒸,根本不够分。于是,人们找来大笼屉,一个蒸笼一个大面包子,一屉几笼就够一排人食用。

  巴塘人民特意将这种一笼一个的大包子取名为“团结包子”,后来巴塘人逢年过节就有吃“团结包子”的习俗,每年也在举办“巴塘味”厨艺大赛等活动加以传承。

  近年来,巴塘县紧盯“川滇藏接合部文体旅高地”目标定位,践行“红色传承、绿色崛起”的理念,全域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持续开发“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今年66岁的王扎西是巴塘弦子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巴塘弦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响半个世纪的《洗衣歌》也是根据巴塘弦子的舞步和旋律改编的,《巴塘连北京》被编入全国音乐教材,我们建成了《弦子数据库》,收集整理弦子词近2000首,曲谱近300首,完成高清视频404首。”王扎西表示,巴塘弦子发源于远古的白狼古国,传承于金沙江畔,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西绕吉村则是巴塘藏戏与民俗“央勒节”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谈道:“巴塘藏戏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曾赴北京、浙江、江苏、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开展交流活动,通过春节、央勒节、亚索节等各种文化节和举办少儿藏戏培训班、藏戏进校园等方式抓文化传承。接下来,传统藏戏将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塘县民宿协会会长阿昂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塘地理位置独特、气候环境宜居、资源禀赋丰厚,民宿协会发展了80家会员单位。“我们将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民宿市场的竞争力,利用民宿优势发展‘土特产’,为巴塘县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激发文旅新动能

  近年来,巴塘县通过举办“叙事中国”全国叙事性版画作品展、“央勒节”、“讴歌新时代”主题红歌会、“巴塘式浪漫”快闪活动等,不断提升巴塘城市影响力。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巴塘县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其中,措普沟景区接待游客6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8%,创历史新高。

  其中,巴塘县推出“川西巴理稻—横断之心大环线”等精品线路,收获好评无数。川西横断山脉的核心区域有一片迷人的土地,是由横断山脉的三颗明珠巴塘、理塘与稻城共同编织的“横断之心大环线”。这片土地拥有高山、峡谷、森林、草甸、河流、湖泊等多样的地理环境,是众多珍稀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家园。

  “接下来,巴塘县将积极融入西藏及周边地区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深度规划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巴塘县副县长洛绒次村表示。

  站在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新起点,巴塘县何以与西藏实现紧密相连,进一步推动藏汉民族大团结,实现巴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巴塘县委书记洛绒拉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塘县将深度融合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落实1000万元文旅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整合资金3.1亿元,全力推进措普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夏邛古镇旅游度假区、格木农牧旅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