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2月16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县域外贸发展提供利好

县域经济与国际贸易持续深度融合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中国城市报》(2024年12月16日 第 06 版)

  “十四五”期间,外贸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数据,今年1—10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2639.0亿美元。其中,出口826.6亿美元,同比增加2.8%;进口1812.4亿美元,同比减少6.7%;贸易逆差985.8亿美元,同比减少13.5%。

  为进一步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县域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商务部于近期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其中聚焦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等与县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

  业界认为,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持续演变与深化,县域外贸的崛起不仅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更深刻改变着全球特色产业的贸易版图,彰显出中国县域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外贸力量

  12月上旬,来自孟加拉国的汽车零配件进口商米哈祖尔刚在浙江省玉环市与一家汽车零配件工厂签订完进口合同,随即转赴上海参加法兰克福汽配展会,了解更多汽车零配件自主品牌和精加工企业情况。米哈祖尔主要关注我国县级区域的工厂,在他看来,这些主体虽然规模不大,却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比如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灵活性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米哈祖尔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自去年起,他常来中国考察。刚开始,米哈祖尔多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汽配贸易中心寻找合作伙伴。后来,他看到了中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面貌以及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便逐渐将考察和合作重心转移到县级区域。

  米哈祖尔已从贸易伙伴口中了解到《政策措施》的相关信息。“新政策不仅有益于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也是利好多多。借助中国外贸政策,我们能与更多优秀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他说。

  把目光转向我国内陆地区。近日,一辆辆满载优质马铃薯的货车从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出发,经公路冷链运输线直达韩国。大坞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黄道丽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是大坞镇农业产业化企业首次实现马铃薯自主出口韩国。

  大坞镇马铃薯出口的突破,是滕州市推动马铃薯外贸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关注亚洲市场,此前滕州市制定了《“滕州马铃薯”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质量技术规范》,在马铃薯外贸市场拔得“制标”头筹。“滕州马铃薯”也因此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获得欧盟保护,有权使用欧盟官方标志。

  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到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外贸作为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体现出诸多特征。中国周刊中周县域经济研究院秘书长毕磊数年调研了多个外贸强县,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从经济角度看,县域特色产业的海外销售不仅充实了政府的外汇储备,还有效激发了产业链活力,为县域经济总量的攀升注入强劲动力。从就业角度看,县域特色产业的出口贸易为当地居民开辟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吸纳大量季节性劳动力,带起外出务工人员“归根”潮流,缓解城乡就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激发本地消费市场新活力。从品牌角度看,借助特色产业的海外之旅,县域品牌得以在全球舞台亮相,有利于提升自身国际知名度,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边民互市促进综合发展

  绥芬河市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口岸县级市。2018年,该市启动中俄边民互贸大集,此后中俄边民定期在指定区域进行自由交易。

  特色边贸模式显著带动绥芬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黑龙江省政府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绥芬河实现外贸成交额237.7亿元,同比增长28.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重回全省前10,排名第4位,晋升41位。

  黑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哈尔滨市对俄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孙浩亮曾多次往返黑河、绥芬河,以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等边境城市。在绥芬河中俄边民互贸大集,中国商人用俄语销售餐具、服饰,俄罗斯商人用汉语叫卖美食、工艺品等场面,都给孙浩亮留下了深刻印象。

  “边贸活动除助力提升绥芬河市的贸易税收外,还促进多种业态协调发展。”孙浩亮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俄边民“联袂演出”优化了商品结构,契合市场多元化诉求;提升物流企业业务量,推动仓库等物流设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建。此外,中俄商人、游客不断涌入,使绥芬河市的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并推动了酒店设施与规模不断升级。

  除了绥芬河市,我国知名度较高的边贸县级市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等。

  这些县级市在推动边贸发展方面还需要注意哪些环节?孙浩亮认为,主要是优化环境、促进产业与文化融合。“具体而言,要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简化贸易手续,提升通关效率;注重边贸与本地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物流、餐饮、住宿等产业链的形成;加强文化交流,为边贸营造友好氛围,助力贸易长期稳定发展。”他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卢福永建议,相关县市的边民互市选址要合理合规,严格执行海关监管;简化贸易手续,提高通关便利及金融服务水平;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提升边民互市的贸易效率。企业则应加强市场化创新和技术能力,开展跨境电商服务,谋划延展边民互市产业链,创新贸易模式。

  政策引领提升外贸优势

  近年来,我国传统农贸领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政策措施,众多企业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卢福永认为,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为稳定外贸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未来外贸的发展方向,如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绿色环保标准、数字信息治理、优质服务、国际规则制定等综合能力。而对于我国县域经济体而言,巩固和提升特色产业的国际贸易优势,更要‘内外兼修’。”卢福永分析说。

  此外,卢福永表示,国家管理部门要坚持服务监管两手抓,以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和行业自律;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监管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加强信用管理和信息披露能力,稳步扩大准入范围,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多部门协同治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措施》重点提到修订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这对提升企业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以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均起着引领作用。”卢福永说。

  毕磊认为,国家及地方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外贸发展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特色产业出口企业的关税、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的积极性;其次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农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和进口国的要求;最后是加大对交通、物流设施的投入,改善县域内的交通条件,建立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