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外贸经济结构。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
为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商务部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随后,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提出4条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措施,并将自今年12月15日起施行。
新的政策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活力,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
近年来,我国在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创新跨境电商通关监管等方面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促进跨境电商有序发展,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新的政策举措则涵盖数字经济、开放制度和供应链等多个方面,涉及跨境电商出口海外备案、申报、查验、退货等多个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为何受关注?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对电商行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尚存不足。而此次商务部新政策的出台,不仅对跨境电商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力支持,还为地方政府加力发展跨境电商指引了方向。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跨境电商不仅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理边界,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商品、资金、信息的快速流通。即便贸易壁垒增多、关税措施加码,我国跨境电商仍异军突起,实现快速发展。”胡刚说。
《政策措施》提出,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中国城市报记者与多位跨境电商从业者沟通了解到,数字化平台在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作用突出且显著。
当前,我国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包括中国信息协会搭建的中国数字化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钉钉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上海交易集团发布的企业集享云以及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推出的会员服务平台等。
“国家加强对企业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对跨境电商发展有多方面的助力作用。”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咨询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柴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依托数字经济的服务平台,企业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拓展市场增加销售机会以及合规经营降低风险。”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化、可持续性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新趋势。这在柴建看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柴建指出,我国欠缺专门针对企业数字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限制了企业参与国际数字贸易的积极性;国际多边数字治理制度尚不完善,协调各国在跨境数据流动、电子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差异难度较大。
由于贸易全链条数字化受制于云计算、电商安全等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柴建看来,我国高效数字化互动模式目前发展还不成熟,以及信息安全前期成本投入较高,使得企业难以精准链接各国不同的消费需求与产业需求。
柴建还表示,当前,许多国家对电商在世界范围内的数据自由流动进行了限制,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运营。此外,技术标准在数字支付、电子商务平台、云计算等领域的不统一,也构成了非关税壁垒。
开放制度助力
开放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石。“十四五”期间,我国多地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江苏作为外贸强省,正积极推动县域跨境电商新生态的构建,以“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的融合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江苏省宿迁市是打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先锋,当地一场县域电商变革影响深远。据了解,宿迁市泗洪县自今年8月起,在全县范围内依托电商服务中心,增设跨境电商服务窗口,并开展专项培训,为企业培育跨境电商精英;10月,《宿迁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条例》出台,为跨境电商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如今,宿迁市跨境电商年交易额增速超25%,展现了开放制度与政策创新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除了地方政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我国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关键平台。在这些区域内,海关通过简化通关手续、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为跨境电商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条件。
海关总署在公告中提到,将在北京、天津、大连等20个直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试点。同时,允许跨境电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退货商品跨直属关区退货,以及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业务的企业应规范经营等。
基于新的政策与举措,地方管理部门与企业该如何调整思路,抓住发展机遇?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咨询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菁英”副教授张成元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地方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有关制度,尤其在电商服务贸易等领域要加大开放力度,以吸引企业参与;跨境电商企业应积极寻求战略主动,及时作出调整、优化业务和创新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供应链优化增效
新的政策举措出台后,安徽省合肥锦之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部分管总监张杰第一时间召集团队人员进行业务调整和部署。据悉,该公司主要依托亚马逊平台在美国市场开展产品零售供应链业务。
但公司在过去的运营中,一些业务流程上的堵点难点让张杰很是苦恼。她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合肥的地理区位不处于主要的物流枢纽地带,导致物流费用相对较高、运输时间较长;同时,亚马逊业务对进出口退税的操作流程较复杂,存在退税难、流程慢等情况;此外,亚马逊平台的外汇结汇,过去一般依托第三方收款平台,手续费降低了利润率。”
这些过去存在的问题,张杰都在新的政策举措中看到了解决的曙光。她认为,新政策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跨境电商的物流效率,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汇率风险管理产品,有助于减少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引导银行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意味着银行机构可能会针对外贸企业的需求,提供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外汇结汇服务,从而减少第三方收款平台带来的手续费问题。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供应链协同对增强跨境电商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政策措施》要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跨境贸易结算”,能大幅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并有效降低交易风险,进而加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推动外贸新兴动力的发展,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面增强跨境电商抵御风险的“免疫力”。
中物联物资采购与供应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清澜智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白鹰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在跨境贸易结算中,数字支付技术和结算方式的普及,能减少人为错误和欺诈风险,提高结算效率和资金流转速度,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推动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透明度、智能化水平,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白鹰认为,《政策措施》中关于“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的指示,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因为电商贸易依托传统线下基础发展,商务人员跨境往来能够促进技术交流和转移,加深对彼此实力和运营情况的了解,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