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气温波动变化使得人们的呼吸系统更易受到疾病侵袭。中国城市报记者从多家医院获悉,11月以来,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就诊人数增加,儿科开始面临新一轮的接诊挑战。
拥挤的大医院儿科
凛冽寒风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已进入高位运转状态。11月中旬,该院候诊大厅内已挤满了候诊的患儿和家属。因为输液室人满为患,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带着野营车让孩子躺在里面接受治疗;更多的孩子则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甚至席地而坐,贴在医院墙上的粘钩、家长高举的晾衣杆替代了挂输液袋的架子。
“小孩得了肺炎,大夫让输几天液,今天来晚了没找见空地,就只能让孩子在走廊里输液了。”患儿家长刘先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几天医院的患儿越来越多,不仅每天的输液号越来越难挂,就连医院门口小超市里粘钩和晾衣杆也几近脱销。
除了儿研所外,北京儿童医院内也是灯火通明。近期某天,晚上7点多,该院发热咳嗽门诊叫到了500多号,门诊二层的输液中心则排到了1000多号。市民魏女士的孩子近几天开始发烧和咳嗽,在烧了两天依然不退之后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通过检查发现得了支原体肺炎。“我们下午3点开始检查,经过两个多小时才检查完。现在排队等输液也等了快2小时了。”魏女士说。
除了儿童专科医院外,多家三级医院的儿科诊室同样忙碌。
在位于北京朝阳北苑路的航空总医院儿科门诊内,王女士正在为每次输液都得重新排队、挂号而烦恼。她说:“因为医院没有另辟复诊通道,每次复诊得花好几个小时。孩子遭罪不说,在医院待久了还容易交叉感染。”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航空总医院已在尽其所能对此进行调整。医护人员说,医院儿科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儿科医师已经全员值守,有时每名医生一天要接诊近100名患儿。虽然医院调配了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支援儿科,但儿科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其他科室医护人员难以很快上手,缓解就诊难的能力有限。
基层儿科诊疗量增大
张女士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她的孩子今年6岁。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小孩开始咳嗽并伴有低热,张女士刷了一晚上的医院挂号APP,相关页面始终显示“约满”。“儿童医院和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太难约了,所以我们今年选择来社区医院做化验。”张女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从来没想过社区医院的化验不仅价格要比三甲医院和儿科医院便宜,等待时间也比在大医院短不少。
在奥运村街道社区医院内,有几位和张女士持有一样想法的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化验。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该社区医院从周一到周五都开设有儿科门诊,可以检测包括支原体、衣原体、流感等在内的5种呼吸道疾病。
在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114诊室,来自首都儿研所的主任医师每周二都会来这里给前来看诊的患儿进行诊疗。在候诊大厅内,一位家长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去年开始孩子有不舒服需要化验时,我们就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除了离得近、人少之外,其诊疗方案其实和儿科医院、三甲医院差不多,也省得带着孩子再折腾了。”
去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全市250家提供儿童门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份名单如今已增加至352家,名单标题的表述也从“儿童门诊”改为“儿科诊疗”。
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专职的儿科医生。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有了专门的西医儿科,还连续两年选派医生、护士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学习培训。近日,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扩大后的儿科安排到独立的区域,减少与成人交叉感染的风险。新的儿童诊区有中医儿科、西医儿科、儿童输液雾化室、推拿捏脊治疗室,以及独立的儿科药房。
社区医院缺药致转诊难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以北京为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检验能力但诊疗能力有限,还有的缺医少药,无法满足患儿的后续诊疗需求。
“正常情况下小病是应该上社区医院就诊,但是好多针对儿童的药物,社区医院准备得并不充分。”一位家长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他的孩子呼吸道感染并伴随过敏症状,按照以往在大医院就诊的经验,医生会在开完相应的药物后再开些抗组胺药来应对过敏反应,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没有适合小孩计量的药物,还需要在药店另行购买。
除了少药外,部分家长表示在大医院给孩子完成首诊后,知晓了孩子的病情和用药,就放心了一半;后续的诊疗希望能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避免在大医院扎堆。然而现实却是并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满足低龄患儿的输液需求。
针对能否完成后续诊疗的问题,相关单位也都按照要求提出了限制条件。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北京市公布的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中发现,仅少数几家卫生服务中心提供6岁以下患儿的输液服务,多数卫生服务中心明确标出了“输液服务需6岁以上儿童,需提前沟通,现场评估血管情况”的提示。
除了对6岁以下低龄患儿难以接诊外,社区卫生机构在材料提供和流程衔接上也存在不小的障碍。
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在北京儿童医院完成了首诊,诊疗结果显示孩子需要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进行多次输液治疗。考虑到治疗周期较长,医院排队人数较多,王先生想将输液地点定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可在致电咨询中被告知,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不属于该院的基本药物。
对于输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要求携带原就诊机构输液的药品,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没有可供儿童输液的药品,必须携带原就诊机构开具的输液药物才能进行后续诊疗。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海淀区马连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可提供患儿口服的一些药物,但没有相应的输液药物。
基层医院如何提升承接力
基层是分级诊疗体系的网底,始终是解决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能让基层医院完全承担起“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责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一定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上下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固定服务周期,通过机制化保障努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广泛试点和经验总结基础上,2024年全面推开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联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雷海潮说。
人才队伍建设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雷海潮表示,继续以基层为重点壮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提高规范化诊疗和技术水平,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机制。
“我国不断强化儿科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全国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儿科服务,各地聚焦流感、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性腹泻等儿科高发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在11月15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介绍道。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带动基层儿科诊疗能力整体提升,并通过补齐基层医院短板,可以让整个儿科诊疗体系变得更加完整,患儿在‘家门口’就能普遍获得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一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