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11月18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奔县游”要持久火

个性品质须把握

■潘铎印 《中国城市报》(2024年11月18日 第 02 版)

  近两年,“奔县游”成为文旅消费新宠,越来越多县域旅游目的地受到游客喜爱,展现巨大消费潜力。《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当前,许多县域小城找准自身定位,深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非遗+”等旅游新业态,推出“全龄段”多元旅游项目,打出独树一帜的文旅招牌,让“小而美”上升为“小而精”“小而优”,做大古镇、古街、古村落旅游市场。如贵州省榕江县把足球赛事与非遗美食、民族风情相结合,打造出享誉全国的“村超”;河北省正定县荣国府景区推出“宝黛+”等表演,游客们身临其境,尽情感受博大精深的红楼文化。

  在笔者看来,“奔县游”的背后是旅游观念更新迭代、旅游市场结构性变化与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我国旅游市场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小城独有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民俗活动,让人欣然向往;另一方面,县域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日渐成熟,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全产业链发展,为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县域旅游的发展,打开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窗口。以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为例,该村打造“百匠慢生活文化综合体”项目,以入股形式招商,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年创客。去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0余万元,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奔县游”成为了年轻人的假日心头好,给县域旅游带来了“泼天的富贵”,有望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泼天流量降临小城,想要抓住机遇的县域旅游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商铺小吃、网红景点千篇一律,旅游旺季易出现人车拥堵、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不合理旅游开发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等。

  要想讲好“小城故事”,让县域旅游继续“火下去”、持久“旺下去”,应科学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更好找寻心中的诗和远方。

  要突出差异化与特色化。避免盲目跟风,合理评估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和市场潜力,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培育新的文旅业态,探索“旅游+”模式,为游客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文旅体验,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塑造鲜明的地方文化IP形象,在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突出重围”,让魅力经久不息。

  此外,要完善基础设施。夯实硬件服务,补齐软件短板,提高综合运维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比如,加大县域5G网络、智能交通、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打造一体化的县域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化、个性化服务。

  “奔县游”不仅是一股消费潮流,而应是一次小城突围的时代机遇。县域要努力营造优质软硬环境,增强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持续破圈发力,不断开辟县域旅游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