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全域党建·重庆市巴南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鱼洞街道:自治共治有温度 老旧小区展新颜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9月30日   第 20 版)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下新新社区因地制宜,在小区凉亭召开党群议事会。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下新新社区举办新河街片区自治管理商议会。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下新新社区成立于2002年,设置网格7个,其中新河街网格房屋建筑基本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12栋单体楼组成,常住人口380户、769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30%,呈现房屋老、设施老、人员结构老的“三老”特点,是鱼洞街道老旧小区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基层治理较为薄弱的区域。针对老旧小区管理主体不明造成的治理缺位问题,鱼洞街道结合“孝善鱼洞”品牌,以社区党委为主心骨,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共治共管,实现群众自治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

  

  组织共建以党建点燃“红色引擎”

  

  按照“社区党委牵头、联建共建单位助力、党员带头参与”的工作思路,下新新社区建立新河街网格居民自治体系,切实将党组织建在小区、延伸到楼栋,建成全覆盖、广链接的基层治理组织网络。

  

  党建引领一体化推进。下新新社区党委一体推进社区党建、楼宇党建,凝聚组织合力、治理合力,搭建“社区+小区”居民自治体系,吸纳社区党委班子3名、在职党员3名,居民党员和退休党员21名,成立新河街街区功能型党支部,形成以楼栋为自治管理单元,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为核心的小区自治管理团队,自主开展小区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组织网络全方位覆盖。社区党委牵头组织成立新河街网格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社区居民”五级联动组织构架,由区法院司法警察担任党支部书记,选配社区党委副书记、年富力强的小区党员、在职党员等5名同志为支部成员,吸纳12名党员担任楼栋长,延伸基层组织链条。

  

  联建共建多方面赋能。通过与辖区物业公司、业委会、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依托在职党员“双报到”、联席议事会等方式,架起小区居民与共建单位沟通桥梁,有力推动公共设施维护更新、小区绿化改造、空地闲置房屋使用等问题的合作处置,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大党委”“1+1>2”的叠加合力。

  

  问题共解为治理激活“神经末梢”

  

  针对老旧小区管理缺位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下新新社区党委通过完善自治管理制度、居民议事制度、搭建议事平台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收集解决群众问题,真正实现群众在居民自治中唱主角。

  

  以自治为关键点,发挥主体作用。新河街街区功能型党支部全覆盖征集片区居民意见5次,召开自治管理协调会10次,建立单体楼自治管理制度,成功动员片区380户以每户每月10元的标准自愿缴纳自治管理服务费,用于聘请2名清洁工,有效解决小区日常管理无费用难题;召集12名党员、9名居民担任守楼护楼员,以楼栋为单元,开展清洁卫生、安全巡逻、管理费用收缴使用监督等日常工作,构建了无物业小区共治、共管、共享的治理体系。

  

  以议事为着力点,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党委以楼栋事务自行议、楼栋决策大家定、楼栋问题内部调的思路,指导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制定“逢四说事”居民议事机制,通过楼栋微信群实时收集楼栋居民问题、建议,每月4日由小区自治管理小组牵头组织街道、社区、居民,对收集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截至目前,已开展“逢四说事”8次,协商解决公共区域乱占乱堆、电线通讯线乱拉乱接等问题36条。

  

  以平台为突破点,汇聚协商合力。社区党委通过全面摸排辖区闲置资源,对乱搭乱建、私自占用的公共区域进行清理,按照集约、便民的原则搭建党群议事亭1个,小区空地集中设置便民桌椅5套,确保居民议事有场所。对于自治管理小组无法协商解决的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大树修枝、外墙排危等问题,以党群议事会为联动平台,由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提出,社区党委牵头联系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列席议事会议,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模式。

  

  服务共享改旧颜打造“幸福港湾”

  

  下新新社区立足片区老年人占比大这一实际情况,结合“孝善鱼洞”品牌,以“家服务、微服务”为抓手,强化阵地建设、建强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切实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

  

  聚焦阵地建设,夯实“家门口”的基础保障。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等资源,设置小区党群服务站,科学设置党员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实现集便民服务、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场地开展读书活动、节假日儿童辅导培训等活动20场,服务居民超1000余人次,切实做到了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聚焦志愿服务,汇聚“家门口”的队伍力量。吸纳街道退休党员干部、新就业群体、在职党员干部等力量,成立鱼洞“红灯笼”志愿服务队,以敬老、助困为主要内容,深化志愿服务。“红灯笼”志愿者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与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结成4队,开展“一对一”帮扶,每月入户走访,了解老人生活需求。根据志愿者特长,“红灯笼”志愿者发挥在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文艺宣传等方面的优势,进小区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活动20场,覆盖2000人次,为解决小区环境整治、安全治理、垃圾分类等方面的问题建言献策10条。

  

  聚焦群众需求,提供“家门口”的暖心服务。深挖“微孝”文化,丰富服务内容。开通“微孝热线”,由志愿者、网格员轮流坐班,收集居民需上门办理事项,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代办服务。丰富“微孝内容”,开展“微孝义诊”“微孝家访”“微孝课堂”等活动,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派出所等单位,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义检服务和防诈骗、普及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构建融情、贴心、细致的社区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