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治理体系、建强治理队伍、提升治理效能,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做成“民生大事”,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化先导区提供坚强保证。
构建统管统领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
以构建领导体系谋全局,一体部署抓落实。安宁市调整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在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建立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市委社会工作部具体协调、各街道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将成员单位细分为5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牵头负责基层党建、物业管理、乡村治理等领域任务,年度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重点任务、制定任务清单,凝聚起共抓治理、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完善组织体系强主轴,一贯到底抓落实。建强“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居民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的组织体系。坚持市、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共抓基层治理,市委书记带头研究谋划、调研推动,通过领办项目、联系包保等方式,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书记领办”项目20个,下沉一线研究解决具体问题182个。科学研究“督检考”项目,坚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纳入书记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依托“基层党建大调研”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全面压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治理责任。
以优化网格体系促覆盖,一网统管抓落实。聚焦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网格过大、负荷超载问题,持续优化网格设置,将全市划分为1288个网格并动态调整。建立“网格指导员—网格工作站站长—网格长—网格员”四级网格服务体系,通过村(社区)干部下沉、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兼任等方式,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共1976名。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事件处理标准清单等5份政策文件,切实明责确权赋能,落实政治引领、矛盾化解、风险排查等网格职能,健全日常巡查走访机制,遭遇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确保工作无死角、管控无遗漏,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锻造各方参与多元融合的治理队伍
充实基层骨干力量。安宁市加大编制资源向街道倾斜力度,加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清理借调人员,建强街道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深入开展村(社区)“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举办业务能力提升培训3期,动员50名社区干部参加“双提升”行动,组织社区干部外出学习7次,邀请其他县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安宁市开展“书记沙龙”交流座谈4次,拓宽社区干部思路视野。完成社区专职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套改,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薪酬达5909元,最高可达7920元,有力激励社区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拓展下沉参与力量。以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将人力物力资源下沉,“清单式”认领群众需求事项,针对性开展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全覆盖进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抓手,推动全市9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0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平急转换机制建在平时、用在日常。
深挖社会潜在力量。深化“五社联动”治理模式,新吸纳云加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6家专业性社会组织成为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制”兼职委员单位,充实基层治理专业力量。按照“整体推进、试点先行”思路实施社区治理人才召集工作,在4个试点社区采用“党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公益基金”模式推动人才招引,广泛吸纳治理人才957人,提供服务460余次。通过“上门宣传、联席共商”方式挖掘市场化资源,鼓励街道社区将资源变资产、发动市场主体众筹解“众愁”,实施“美丽人生”重疾患者关爱等互助项目4个,开展“送‘服’进小区”活动128场次,打造“文明行为银行”“一家亲积分超市”等一批共建品牌。
提升共建共享协同用力的治理效能
深入减负提效能。安宁市深化街道明责赋权扩能,“一街道一清单”梳理行政执法事项,做好“放”与“管”间的有效衔接,以明晰职权推动街道“看得见”也“管得着”。规范村(社区)党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明确社区履行职责事项52项,协助服务事项58项,保留出具证明事项2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45项,将社区干部从冗杂事务中解放出来。依托“热线电话接、书记信箱收、走访座谈讲”等方式,畅通社区“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汇民智”的渠道,近95%诉求实现快速交办处理,办成社区民生实事300余件。
做实联建融效能。深化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院坝会”等议事载体作用,打造“凌波微治”“逢四说事”“流动小板凳”等一批民事民议品牌,引领群众自觉助力基层治理。探索建立数字化治理路径,在“螳川先锋”“智慧禄脿”等微信公众号向群众征集“微心愿”,引导群众主动提诉求,社区志愿服务队根据服务内容认领,禄脿街道借助“智慧禄脿”平台办结群众“微心愿”180余个。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搭建居民、物业企业、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联动平台,对各方需求和资源进行匹配,实现组织化联结、制度化运行、项目化推动,形成社区、群众和单位“三方提需求、资源三循环”的模式,推动各类组织统得住、联得起、服务得好。
阵地矩阵合效能。将各类党群服务阵地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支撑,以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和居民小区“5分钟生活圈”为抓手,推动“市—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四级党群阵地建设,升级党群服务中心114个,优化“暖心驿站”阵地27个,设立“议事亭”等各类微阵地356个。按照“资源融合、阵地共建、服务共享、事务共治”的理念,升级打造市、街道、社区、行业党群服务中心联动体系,健全各级各类党群服务阵地运营、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各级党群服务阵地职责分工,对群众、企业问题诉求进行“分级化解”,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500余场次,打造群众愿来、爱来的邻里中心。(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郑新钰、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