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城市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双减”政策引领教育革新发展

■李振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8月26日   第 19 版)

  自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三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家庭到社会,都在积极响应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事实上,在“双减”政策引领教育革新中有传承也有突破,具体表现为政策出台服务国家教育战略,强调优质创新与多维协同的发展理念;政策实施推进创新体验教育,创新个性学习与跨界互动的教育模式;政策评估构建联动教育格局,创建家校协同与多元评价的发展范式。

  

  强调优质创新与多维协同的发展理念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针对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过度竞争、超前学习等问题的有力回应,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其意义不仅在于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还在于推动教育的本质回归,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教育公平,更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发展。北京作为“双减”政策试点地区之一,在发展理念上与国家政策同向同行,强调优质创新与多维协同。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将府实验学校强化资源配置,深化结对共建,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创新资源供给,构建三层四领域的“奠基未来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健康、技术与实践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的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与专长课程三个层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课程趣味性的同时,增强课程的优质与创新性。

  

  “双减”政策作为服务国家教育战略重要部署,其从面向学生学业的校内外“减压”,转向释放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这符合国家战略中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此外,“双减”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这将引导学生、家庭和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单一的考试成绩。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国家战略中强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相呼应。同时,“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还体现了国家对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决心。通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以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协同措施,国家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与国家战略中关于加强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相一致。

  

  创新个性学习与跨界互动的教育模式

  

  “双减”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实施工程,在政策实施上包括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实践举措,在国家政策实施方面主要包括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在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等9个试点地区也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措施,这些因地制宜的措施推进了创新体验教育的发展,创新了跨界互动、个性学习的教育模式。比如,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构建了“科学+”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聚焦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科学教育育人格局,以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创资源,推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其中还实施了“科学+”课程建设,编制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图谱,并强化了“科学+”师资研训,提升了科学教育的专业素养与施教水平。同时,还融汇了“科学+”科创平台,动员具有科技创新前言领域科研优势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学校建设实验室或工作站,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双减”政策的实施强调行政部门与教育机构的紧密互动,突出学生为本,强化素质教育并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行政部门在“双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同时行政部门还需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可以说正是这些富有实践的互动引发了跨界交流互动,促进了具有个性化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出现。教育机构则需要积极响应落实行政部门的部署,认真贯彻实“双减”政策的要求。这不仅仅包括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教育机构还需要与行政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行政部门进行调整和完善政策。同时,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课内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校内课程的吸引力,加强培养学生课后服务中体育兴趣、劳动习惯等内容,更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教育应用,开展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共同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行稳致远。

  

  创建家校协同与多元评价的发展范式

  

  “双减”政策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推进,多元建设主体联动教育发展范式逐渐显现。如黑龙江省为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宣传“双减”政策和相关内容,提升家长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建设家庭教育智库,开发家庭教育精品课程,以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这一家校协同的重要举措,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上海市创建“家—校—社”联动的中小学“大科学教育”工作格局,还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集团为试点,探索构建大中小学贯通融合的科学教育范式。在多元主体联动教育格局构建的过程中,其发展范式也接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检验与评估。

  

  “双减”政策的评估作为家校协同多元评价内容,包括政策落实评价、学生减负成效评价等专项评估,也包括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社会满意度调查等综合性评估。在政策落实评价方面,主要评估各界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政策宣传、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在学生减负成效评价方面,主要关注学生在“双减”政策下的实际减负情况,可以通过对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参与情况、睡眠时间、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监测和统计来进行评估。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方面,除了关注学生减负情况外,“双减”构建评价体系还需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在社会满意度调查方面,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政策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

  

  “双减”政策服务于国家教育战略,推进创新体验教育,构建联动教育格局,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探索。立足于相关教育实践,同时为保证政策的推行以更妥善更智慧的方式推进与调整,服务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建议从数字赋能方向进一步推进相关实践,如构建场景式互动平台,搭建课后服务的实践云场景、评价云场景等,加强数字化课后服务与家校协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发展大规模公共服务教育与个性化优质教育的广泛共享;发展面向未来教育的数字教材,一体化发展数字培训与师资培育。(作者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