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无事不扰”为企业发展减负

■潘铎印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29日   第 02 版)

  不久前,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计划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某企业开展调研,结果遭到了该企业的拒绝。企业说“不”的底气,源自海南省提出的“无事不扰”企业的服务原则。

  

  今年2月,海南省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正式上线,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区及其部门、乡镇街道开展涉企活动需预约或登记。截至目前,通过该系统共开展活动6090次,发起活动被拒67次,统筹活动57次。

  

  “无事不扰”旨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诚然,到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到生产一线摸排具体需求、到问题企业开展检查,是政企互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问题在于,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涉企活动缺少统筹,甚至出现“某企业一年被执法检查超百次”的情况。近年来,针对“九龙治水”、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且集中体现为“无事不扰”。

  

  越少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越能体现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智慧。当前,各地纷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无事不扰”被写入市场监管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中,如北京市推行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河北省张家口市积极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江西省赣州市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这些为企业“防侵扰”减负担的制度设计,通过建立“无事不扰企业”工作机制,让企业静下心来专注经营和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可以说,“无事不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近年来,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社会各界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是,如何更好地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仍是考验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科学统筹入企检查,依法梳理监管职责和入企活动事项,就能避免非必要执法、重复执法、多头执法。

  

  “无事不扰”为企业发展减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释放出不断为企业“减负”的信号。各地各部门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不该管的不乱插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避免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运行、干涉企业经营的行为,切实为企业松绑,让经营主体轻装前行。

  

  “无事不扰”并非意味政府对企业不闻不问、放任不管,而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过度评比检查等活动,形式要为效果让路。要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关心关注企业发展,及时回应企业合理诉求、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做到有呼必应、有求必应、求前先应。

  

  “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土壤。期待更多地方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提供“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壮大出实招,让企业在不受非必要干扰的环境中静心谋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