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旅游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研学游迎热潮 市场亟需规范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15日   第 21 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进入暑期,研学旅游也随之迎来旺季。

  

  从整体上看,研学旅游热度仍居高不下,但家长对研学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回归理性,有助于倒逼产品进步。同时,研学旅游火热也激发了各研学热门目的地的热情,其纷纷整合文化资源、探索新业态。不过,“学”与“游”二者如何平衡关系仍是尚未解决的“老生常谈”问题。

  

  消费者回归理性对产品要求明显提高

  

  近年来,研学旅游颇受追捧。其主打寓教于乐,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观察;同时通过集体生活的历练,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培养实践能力,被视为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利用暑假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旅途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一头连着课堂,另一头连着广阔自然与社会”的研学游成为消费热点。

  

  暑期历来是研学旅游的高峰期。携程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产品仍然备受欢迎,相关产品订单同比去年增长7成,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北京、上海、四川、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新疆等为国内热门游学目的地,目前部分热门线路已经售罄。海外的英国、美国等长线游学路线,以及新加坡、泰国等短线游学路线颇受欢迎,插班研讨、名校参访、亲近自然等各类主题游产品销量靠前。

  

  不过,也有不少地方的旅行社从业者反馈,以实际成交量来看,今年的研学旅游市场热度并未达到预期。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挑选一些偏重人文、历史、自然、美育的线路,以及一些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项目。换而言之,家长变得更“聪明”了。

  

  而从消费端来看,家长对于研学产品的要求有了明显提升。“以往,我几乎每年都会给孩子报团研学,但是今年,我还在观望。”山西太原家长孙淼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想再查找、挑选一下是不是有内容更活泛、比往年更新颖、价格也更合适的研学团,如果有,还能让孩子赶上8月份的出行期。

  

  “总体上看,今年研学旅游依然十分热门,但相对于往年而言有所降温,这亦是一种消费者回归理性的体现。”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秘书长、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的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在价格上有所下调;消费者在目的地选择上则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会尽量避开往年产生拥堵高峰的省份和城市。

  

  尽管从整体上看,今年研学产品价格已下调,但对不少家庭来说仍是一笔大支出。此前,有关“家长月入一万不够孩子研学游7天”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城市报记者浏览各在线旅游平台和旅行社的报价发现,7天左右行程的研学旅游产品价格在五六千元及上万元不等;若出境的话,则万元起步。对此,不少家长呼吁,希望研学旅游的价格能够更“亲民”、更“接地气”一些。

  

  各地积极探索新业态丰富研学游市场供给

  

  研学旅游火热也激发了各研学热门目的地的热情。

  

  北京作为传统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之一,已陆续推出众多亲子产品、游览线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统筹全市暑期重点活动,推出缅怀致敬红色游、炫酷工业科技游、长城古迹探寻游、月光北京欢聚游、访古探幽文博游、绿荫戏水避暑游、演艺之都沉浸游、双奥文化体验游八大系列主题活动。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文旅生活季期间,全市多家景区、酒店、民宿等文旅场所和经营单位,皆推出面向学生等群体的专属优惠活动和措施。

  

  除北京外,其他城市也纷纷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业态,丰富研学旅游市场供给。例如,四川推出特色玩法,探秘文化遗产、领略巴蜀山水,邀请游客畅游一“夏”;海南暑期“海岛夏令营,研学游天涯”主题活动在12条精品研学线路中,专门策划推出了“活力海南”体育赛事之旅,包括冲浪、帆船等时下大热的时尚运动项目;江苏发出“夏天的邀约”,10条江苏省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各级各类大中小型博物馆,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苏地域文明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也尽可能地保障和提升游客的体验。一直以来,博物馆、红色景点都是研学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7月1日,国家文物局就发文指出,要引导观众通过正规渠道参与研学活动,暑期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据了解,今年暑期,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以游客为中心,除个别重点景区外,推进景点、博物馆全面取消实名预约制,并增设遮阳避雨棚(伞)、休息座椅等降温避雨设施。这在进一步提升当地博物馆、景区人气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研学游新业态发展仍应重视教育本质

  

  尽管研学旅游受到广泛欢迎,但市场鱼龙混杂,仍不乏定价随意、资质欠缺、课程质量不佳、服务参差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

  

  谈及研学旅游的痛点,谢祥项表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研学旅游产品建设中的课程研发和执行问题,以及研学指导师履职能力不足、市场价格管理不善等。“研学课程研发在总体上无法满足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需求端,尤其在知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方面需要加强;研学指导师则需要加强在执行课程过程中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而市场价格目前处于相对偏高的状态,特别是出境研学旅游产品,这方面也需要有所调整。”谢祥项说。

  

  同时,谢祥项还称,当下研学旅游业也展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突破了中小学生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成年人市场,呈现出全龄段的新态势。

  

  不过,新态势也难掩“老问题”。时至今日,市场上的研学产品仍存在“学”与“游”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二者究竟该如何实现平衡与统一?

  

  在谢祥项看来,“游而不学”和“学而不游”的现象是并存的,二者之间的平衡取决于不同主体对研学旅游的理解,比如学生希望“游”更多一点,家长则希望“学”更多一点。

  

  “研学旅游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校外实践活动,要让研学旅游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江苏理工大学科技园常州旅游创新发展中心负责人王聪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组织研学旅游机构的监管,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研学旅游产品时,也需要重视自身权利的保护,不要轻信机构的宣传承诺。未来,“学”与“游”关系的平衡与统一,以及研学游市场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行业规范的健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可通过专门的研学培训,增强教师在研学设计与组织、风险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活动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要求学校必须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实,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这个“老生常谈”问题。目前,部分城市已逐渐开始对研学旅游进行更为详细的监管和指导;同时教育部也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对研学旅游严加管理。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称,研学旅游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建议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在开展研学旅游的过程中,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重视课程和内容设计的均衡性,避免将研学旅游功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