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城市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7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用“四行动四机制”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康 志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15日   第 19 版)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人生幸福的基础。重视学生健康教育,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和化解,始终守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切、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只有扎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才能健全人格,发展心智,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大量扎实工作,向着进一步全方位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奋力前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四行动四机制”(即队伍建设、“五育”润心、知心交心、关爱暖心行动和防范预警、协同共育、投入保障、考评问责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广大学生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施队伍建设行动。校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配备1名心理健康工作副校长,组建以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为主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专班,形成校长直接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工作专班深入抓、所有教师全员抓的工作格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教研,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周通过教研沙龙、心理健康论坛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优树模等方面倾斜,以及以奖代补激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获得心理健康资格证。选派优秀年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

  

  开展“五育”润心行动。上好思政、心理健康、生命安全、体音美、劳动教育等课程,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朝读国学经典活动、传统美德教育等,每天晨读半小时、每周一节专题课、每月一个主题研讨,组织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学习红色榜样、开展红色研学等,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双减”改革,学校可以组建篮球队、足球队、合唱团、兴趣小组等,让学生人人生活在社团中,每天组织开展体育、绘画、音乐、书法、小制作等活动,每周开展“运动大课间、才艺大展示、师生大阅读”活动,每学期举行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艺术节等,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笑起来。常态化开展“同学共读书、师生共读书、亲子共读书”活动,每年评选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组织各班用好劳动实践基地,实行“班田制”,让学生体会劳动乐趣。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开展做饭、洗衣、叠被等生活技能比赛,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体会父母不易、感恩父母付出。

  

  开展知心交心行动。常态化开展“双走进”活动,让师生共同成长。探索建立一生一名知心教师帮扶机制,让老师走进学生心中,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调查问卷、交心谈心等方式,把每一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最喜欢的同学、最爱好的事情找出来,把最喜欢的老师聘为学生的“知心教师”,跟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情感关怀、安全监护等,把最喜欢的同学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开展情感互诉、困难互帮、学习互助,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每个月组织开展一次课外访万家活动,让教师走进学生家中,全面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学生、生活、情感等情况。进一步用好“心语箱”,常态化开展“我想对你说”(对学校说、对家庭说、对社会说)系列活动,及时发现并纾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开展关爱暖心行动。对单亲、留守、学困、体弱、心理疾患等困境学生,建立“爱心爸爸妈妈”帮扶制度,“点对点”跟进情感关怀。建立困境学生日常关爱机制,定期组织困境学生给父母打一次亲情电话、给亲朋好友写一封书信、分享一次内心感言、过一次集体生日、开展一次同学互助交流、一次团队活动、一次励志教育、一次感恩教育等,把对困境学生的关心关爱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困境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浓浓暖意的包裹下健康快乐成长。

  

  健全防范预警机制。每学期,学校可以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筛查,综合筛查结果和“我想对你说”系列活动结果,逐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逐一分析研判,及时识别心理风险,第一时间进行干预、疏导、关爱、帮扶。健全“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依托学校党支部、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对学生出现的异常情况,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第一时间将疏导情况反馈给校长,由校长负责组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相关人员分析、研究、疏导、跟进,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确保学生身心健康、阳光成长。

  

  健全协同共育机制。建立家校社沟通对接机制,学校必须动态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立学生阳光成长中心,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和反馈等制度,满足学生和家长咨询与求助需求;深化家长学校建设,与专业机构加强合作,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育人知识,以平等、尊重、理解、欣赏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家校面对面”“家长大课堂”等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分享温馨的亲子故事、科学的育子经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科学的育子观、教育观、成才观;引导家长抓好“三家”建设,构建家庭和睦、亲人和谐、长幼融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身心健康、阳光成长奠定良好的氛围。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优先安排全额保障,进一步加强“心语室”、亲情视频聊天室、爱心驿站、心理减压室、乡村少年宫等建设,经常开展活动,为学生释放压力、调适心理、倾诉情感提供阵地。

  

  健全考评问责机制。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教育质量评价,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命安全课,让学生珍爱生命。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确保学生阳光学习、健康成长。校长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直接抓,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持续推进“四行动四机制”,将能为更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