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案例与思考

中国城市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做实做细基层治理“颗粒度”

■记者 杜英姿 郭文治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28 版)

  临沂市罗庄区白鹭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

  临沂市罗庄区清河社区枫桥调解站法律工作者进行诉前调解。

  临沂市罗庄区万通党群服务公园。

  临沂市罗庄区万通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业委会与物业企业负责人在“固定说事日”开展“有事您说 有意见您提”活动。

  临沂市罗庄区城区景观风貌。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坚持把治理的“颗粒度”做实做细,以小区治理的难点堵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为靶向指引,立足不同类型小区人员结构、历史沿革等实际差异,分类探索精细化治理模式,打好小区治理“主动战”、物业服务“升级战”,以分类治理释放末端治理大能量。

  

  坚持精细划分 分类建强组织核心

  

  罗庄区坚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部分城市小区存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低下、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厘清职责、建强堡垒、强化指导,夯实小区党组织统筹领导的核心地位。

  

  科学定类型。根据历史沿革、人口结构、管理服务等不同特点,将全区220个小区划分为商住小区、经济适用房小区、村居管理小区、家属院小区和混合小区等五种类型,建立5本分类管理台账,聚焦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构建“五型小区”治理模式。结合小区特点,分门别类建立整治工作清单,项目化推进小区整治,让党建成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红色引擎”,提高整治工作精准度、精细度。

  

  系统建组织。集中整改多网并立、“网眼”过大等问题,健全“社区—小区—楼院—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累计设立小区(网格)党支部162个,管理1.3万名在职、在册、在地、流动党员。统筹领导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群众性社团等各类组织,统筹协调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作用,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510人、楼长单元长6100余人,延伸建立600余个群众性社团,夯实小区治理组织基础。

  

  聚力强队伍。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区支部书记担任业委会主任、物业项目经理任兼职委员,建强小区治理“带头人”。在商住小区,按照“两委”兼任一批、社工培养一批、业主选举一批的原则,调整配齐小区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专职专干。在家属院小区,鼓励退休领导干部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中层管理人员进支委。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做实小区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选派经验丰富的“红领书记”,组建强有力的小区党组织班子。在混合小区,明确属地社区兜底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厘清各类管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实行交叉任职。

  

  坚持精准施策 分类健全治理机制

  

  罗庄区全面梳理小区治理核心问题,聚焦不同小区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突破口,分类构建小区治理机制。

  

  构建情感治理机制。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坚持以“情”字托底,带着情感工作,优化为民服务的“钥匙”,用心贴心的“软治理”打开了“民心锁”。万通盛世馨园小区是临沂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目前小区常住人口11000余人,主要是置换小区房屋的本地人以及“新罗庄人”,长期存在“三多三乱三难”问题。小区党支部以“近邻情深”理念为指引,以“同心圆”治理为模式,引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每月7日开展“固定说事日”活动,月均发布公告120次,邀请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和党员业主、热心居民代表等说事议事,征集群众所想所盼事项1000余条。针对部分居民提出的无法晾晒衣物问题,社区单独划定120平方米的“居民晾晒区”。在家属院小区、村居管理小区突出睦邻友好,以情感纽带谋活动,以熟人文化增归属,加强还建房居民城市化后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就业培训,培养其市民意识、法治意识,推动还建房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在商住小区,引导商品房业主树立主人翁观念,鼓励商品房业主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同时,积极引导商业资源、社会组织、公益力量等进小区,以活动聚人心,推动“陌邻变睦邻”。白鹭金岸小区探索党建引领商社联盟治理新模式,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积极对接辖区商企,加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与商家之间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目前已链接130余家商户,并实行“一周两主题”模式,为居民提供义诊、义剪、助农、惠民宣传和家政服务等服务700余次,组织居民参与社团活动2.5万人次。

  

  构建规范治理机制。坚持“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理念,把规范治理机制作为管长远、固根本的治本之策,及时填补社区治理中空白和盲区问题,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治理成果。一是健全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各个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全区53个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住建局双牵头,民政、城管、公安等15个职能部门组成的“红色物业”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定期研究并协同解决问题。开展基层共治,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每年至少认领1个社区治理项目,推动物业资源与治理资源深度融合,提高基层治理成效。二是建立重点攻坚机制。2023年开始,以12345热线量为参考,每年从不同类型小区中倒排一批重点小区进行集中整治,区级领导带头成立工作专班,区、街科级干部“两级包抓”,集中攻坚解决小区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着力补齐工作短板。在经济适用房小区、混合小区等突出服务补位,实施大物业公司公益帮扶模式,以“大手拉小手”实现全区无人管理小区物业全覆盖,让物业企业成为居民的“信任管家”。分类建立“保安+志愿者”“保洁+志愿者”“绿化+志愿者”等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物业值班岗、开通24小时报修电话、建立楼栋微信群,及时响应居民诉求。开展“身边人选身边人”行动,发动引领3000余名党员组建党员服务志愿队,建立健全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等4项制度,推动治理从无章向有序转变。

  

  构建多元治理机制。持续推进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企业、业委会、驻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通过搭建治理平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在商住小区突出和谐宜居,搭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议事协调会,指导220个商住小区成立业委会(管委会),健全物业服务“红黑榜”,每季度评选公布“红榜”项目10个、“黑榜”项目5个,累计约谈项目经理30余人,调整不称职人员5人。推动物业小区服务提质。锦绣社区同步建立共建共治共享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万长共治”,配备专职社工,选优配强楼长和单元长25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入推进小区自治;建立“四方联席会”“投诉调解会”“固定说事日”“红园议事角”等制度,推动形成社区主导、居民代表参与、物业接管、多方共治的管理格局。

  

  坚持精心服务 分类提升治理效能

  

  罗庄区坚持以服务换认可、以少数带多数、以活动聚人心,努力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建幸福家园。

  

  推动服务精准化。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做优做细基层治理“一张网”,健全网格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精准掌握居民需求诉求,通过“走万家、访万民”活动,开展敲门行动,发放联系卡15万张,收集诉求建议7800余条。坚持“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围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政策宣讲、文化宣传、医疗义诊、科学普及、法律服务、信息咨询、卫生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各类节日开展“迎新春送春联”“爱心母亲节”“包粽子送祝福”等品牌活动,把实事办到点子上,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钓鱼一号院小区下沉服务重心,在小区建立纠纷调解室、网格员工作室、小区警备室、便民服务站、社区组织工作站和党群活动中心,形成“三室两站一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理养老金资格年审、失业登记等77个事项,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真正让居民离开小区工作放心,回到小区生活舒心。罗庄街道纺织大厦是原镇办企业职工家属楼,共12层,此前电梯损坏一直无人维修,经过社区积极协调沟通,最终小区居民达成一致意见,由居民自筹资金,安装新电梯,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实现居民回迁20户。

  

  推动服务实效化。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从“优化服务、提升素质、解决问题、强化管理”等方面,按照民意“量体裁衣”,每月制定服务菜单,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点单式服务,增强居民参与性和体验性。今年以来,全区累计举办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180余场,制定“文明实践活动菜单”294个。白鹭社区通过打造共享平台,依托“一站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培育孵化、人员培训、对接联络等服务,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目前已有太极社、国学社、晨跑团、合唱团等16个社团入驻管理,组织居民参与社团活动8200人次。

  

  推动服务协同化。罗庄区坚持多部门联动协同,以社区为主渠道承接、分配、调用各类资源,不断提升社区协同化服务水平。联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在全区49个城市社区开展“三官一律一员进社区”活动,选派法官、警官、检察官和律师、调解员分组挂点,把基层警务、基层法庭、基层法律顾问全面融入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锦绣华庭小区开展“暖心解纠纷”活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充分发挥“前沿探头”作用,联合司法、民政、妇联等多部门服务力量,深入开展情感纠纷、邻里关系、债务劳资、涉医涉校等重点事件排查,完善首问负责制、登记包保制等工作机制,上门入户“评理说事”让群众敞开心扉,构建“小邻和睦、大邻和谐”的邻里新风尚。鑫城社区结合“双报到”工作,开展法治宣传、家教培训、健康指导等活动524场。其中,聚焦社区居民“一老一小”,开展义诊服务和棋牌大赛、“五小”进社区等活动142场,开展科普教育、手工活动等248场,有效提升了社区活动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推动服务品牌化。开展“一社一品”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各社区立足自身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治理和服务活动,让基层治理更有影响力、更聚群众心。万通社区通过定期举办社区邻里节、万通大集、趣味运动会和棋牌大赛等活动,引导居民关注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发展,构建小区治理共同体。特别是通过举行万通棋牌大赛,将社区棋牌爱好者聚在一起,通过正向引导和激励,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60余名“牌友”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党组织的拥护者和小区治理的支持者,在环境提升、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万民心相通、邻里共和谐”的社区文化品牌初见效果。幸福小镇社区打造“幸福花开”志愿服务品牌,组建16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200余名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打造“爱心妈妈”“孝心传递”“情暖夕阳”等志愿服务品牌,全方位赋能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推行“善德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居民可利用积分在超市兑换商品。常态化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给70岁以上老人每天一个鸡蛋,每周放映一场电影,每月组织一场文艺演出,为60以上老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每月给一位70岁以上老人举办寿星宴。(图片由罗庄区委组织部提供)